期刊文献+

伦理学视阈下调查性报道匿名信源使用争议探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揭露为主题的调查性报道,在采制过程中更依赖于匿名信源的信息提供,而匿名信源使用本身是新闻界富含争议性的议题之一。本论文致力于从伦理学视阈去解读匿名信源使用问题,以动机效果辩证统一的伦理是非界定准则分析调查性报道匿名信源使用中的种种矛盾,试图从伦理层面为调查性报道匿名信源的使用提供评判依据与操作原则。
作者 张筱筠 谷雨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8-31,共4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美)布赖恩·布鲁克斯等著,唐兰雷、褚高德译.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384. 被引量:1
  • 2张威著..比较新闻学 方法与考证[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517.
  • 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7:365. 被引量:1
  • 4王海明著..伦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26.
  • 5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1982.
  • 6朱贻庭主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52.
  • 7陈力丹,费杨生.隐匿权·新闻真实·审判公正——从水门事件中的“深喉”说开去[J].当代传播,2005(6):21-23. 被引量:18
  • 8(美)梅尔文·门彻著.展江主译.新闻报道与写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300. 被引量:2
  • 9(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马克·法克勒等著,张晓辉译.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 被引量:1
  • 10马晓燕.美《新闻周刊》被迫收回报道的背后[N].新华每日电讯.2005-5-2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假新闻震倒两主编(纽约时报)高层大动荡》[N].《羊城晚报》,2003年6月6日. 被引量:1
  • 2.《<新闻周刊>出新规定:严格把关匿名消息源》[EB/OL].新华网,2005年5月23日. 被引量:1
  • 3巴顿·卡特.《大众传播法概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3页,第187页. 被引量:1
  • 4刘江华.《虚假娱乐新闻借BBS还魂》[N].《北京青年报》,2005年7月17日A19版. 被引量:1
  • 5EditerialGuidelines,http://bbc.co.uk/guidelines, 被引量:1
  • 6方兴东.《新闻工作者信条、准则和职业道德要求》,博客中国. 被引量:1
  • 7唐润华摘译.《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J].新闻业务专辑《外国新闻研究》,1994,(3). 被引量:1
  • 8Associated Press Managing Editors, "Ethics Code: Associated Press Managing Editors," Published: January 28, 1999. 被引量:1
  • 9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Guidelines on Our Intergrity, " May 1999. 被引量:1
  • 10The Washington Post, "The Washington Post Standards and Ethics," Published: February 16, 199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