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以来"县官"的称谓颇不一律。尽管民国初期以"县知事"之称逐步趋于划一,但在地方自治风潮骤起的历史背景下,"县长"之称谓也开始在一些地方出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这一称谓更形固定。同时,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援引苏俄体制,以"县苏维埃主席"指称革命根据地的县政首脑。及至抗战爆发后,始以"县长"作为抗日根据地县级政府首脑的称谓。民国时期的"县官"虽在形态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不同的制度模式和运行机制,体现在基层社会中却呈现出大不相同的民众映像,结果导致这一称谓最终又演变为某种特定的政治文化符号,在民众的话语表达中反映着这一称谓的认识与感知。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0-99,共10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陕甘宁边区县政与县长研究"(13FDJ003)
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14JDSZK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