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引语介体与话语的互文建构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语言的提及和使用观察,引语可分为提及性引语和使用性引语两大类。本文基于此首先提出"引语介体"概念,然后围绕话语焦点的识解讨论了引语介体如何依托转喻机制参与句子和话语的互文建构,考察了引语介体与主观性表达之间的关系。分析显示,引语介体的确立是针对话语焦点的互文操作,句子能够因应语境和功能需要进行形式调节,句法表现一定程度上是章法塑造的结果,句法具有语篇适应性。
作者
马国彦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7,共11页
Contemporary Rhetoric
关键词
引语
提及
使用
引语介体
互文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0
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845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26
1
陈嘉映著..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30.
2
蒂费纳·萨摩瓦约.2003.《互文性研究》,邵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1
3
高迈.
引语的提及与使用[J]
.当代修辞学,2013(2):16-16.
被引量:2
4
高迈.
转喻与引语的提及[J]
.当代修辞学,2013(3):71-71.
被引量:1
5
杰弗里·N·利奇.《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3页.
被引量:4
6
匡小荣.
口语交谈中的话语打断现象[J]
.修辞学习,2005(4):74-78.
被引量:36
7
刘大为.
语体是言语行为的类型[J]
.当代修辞学,1994(3):1-3.
被引量:40
8
刘大为.
虚构性言语行为的递归结构——小说、谎言和网上交谈[J]
.修辞学习,2003(1):5-8.
被引量:14
9
刘丹青.
实词的拟声化重叠及其相关构式[J]
.中国语文,2009(1):22-31.
被引量:38
10
陆庆和,黄兴主编..汉语水平步步高 副词[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262.
二级参考文献
70
1
胡壮麟.
语篇分析任重道远[J]
.外语研究,1998(2):2-5.
被引量:16
2
程锡麟.
互文性理论概述[J]
.外国文学,1996(1):72-78.
被引量:379
3
朱德熙.
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为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J]
.方言,1982,4(3):174-180.
被引量:54
4
蒋琪,金立鑫.
“再”与“还”重复义的比较研究[J]
.中国语文,1997(3):187-191.
被引量:37
5
刘丹青.
汉藏语系重叠形式的分析模式[J]
.语言研究,1988,8(1):167-175.
被引量:46
6
沈家煊.
“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
.中国语文,1994(4):262-265.
被引量:79
7
秦海鹰.
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
.外国文学评论,2004(3):19-30.
被引量:483
8
刘大为.
意向动词、言说动词与篇章的视域[J]
.修辞学习,2004(6):1-7.
被引量:41
9
罗婷.
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J]
.国外文学,2001(4):9-14.
被引量:74
10
沈家煊.
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
.中国语文,2001(6):483-493.
被引量:174
共引文献
845
1
罗颖艺.
因果表达的语序加工:跨语言证据[J]
.中国语音学报,2023(1):177-185.
2
郝晓慧,史金生.
复合事件回应标题句的互动功能及实现策略[J]
.语言文字应用,2024(1):98-108.
3
武钦青,刘德贝.
“大不了”的容让义与反预期——兼论与“充其量”的区别[J]
.语言与翻译,2021(2):28-32.
被引量:2
4
王林哲.
“这/那家伙”的词汇化及话语标记功能[J]
.东方语言学,2021(1):87-102.
5
刘彬,袁毓林.
反问句中“什么”的否定类型与否定意义——从“行、知、言”三域理论看[J]
.语言学论丛,2019(1):341-357.
被引量:4
6
闫冬冬.
浅析访谈节目的言语打断——以自制访谈节目《倾听》为例[J]
.新闻传播,2023(20):99-101.
被引量:1
7
余珩.
“总是”语义及用法流变考察[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2):200-211.
8
張麗麗.
漢語轉折詞演變綜論[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19(1):315-337.
9
文桂芳,李小军.
“更”的连词功能来源探析[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212-227.
10
贾泽林.
相对量级和绝对量级——量级义“还”字句与“都”字句的差异[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85-9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2
1
方梅,谢心阳.
汉语对话中问句的解读——以反问句和陈述式问句为例[J]
.汉语学报,2021(1):20-32.
被引量:25
2
彭宣维.
汉语的介入与级差现象[J]
.当代外语研究,2010(10):55-63.
被引量:23
3
刘爱菊.
汉语并列连词与伴随介词共时纠葛的历时分化——以并列连词“及”的历时语法化来源为例[J]
.南开语言学刊,2006(1):56-63.
被引量:4
4
陶红印.
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
.当代语言学,1999,1(3):15-24.
被引量:215
5
叙述文中直接引语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52-66.
被引量:36
6
沈家煊.
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3):77-79.
被引量:42
7
储诚志.
连词与介词的区分——以“跟”为例[J]
.汉语学习,1991(5):17-21.
被引量:13
8
玉柱.
关于连词和介词的区分问题[J]
.汉语学习,1988(6):17-18.
被引量:12
9
张谊生.
交互类短语与连介兼类词的分化[J]
.中国语文,1996(5):330-338.
被引量:36
10
彭建武.
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语用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5):359-366.
被引量:40
引证文献
6
1
渠默熙,曹秀玲.
基于小说语体的现代汉语伴随义“X随”类动词考察[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2):19-28.
被引量:1
2
方梅.
从引述到负面立场表达[J]
.当代修辞学,2021(5):1-12.
被引量:23
3
方梅.
从引述到负面立场表达[J]
.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2(1):3-12.
4
王风玲.
“的事(儿)”结构语义和语用功能[J]
.今古文创,2023(20):124-126.
5
邵长超.
论引语的生成机制及其语篇适应性[J]
.语言文字应用,2023(2):58-68.
6
鲁承发.
“所谓”句中的话语角色[J]
.中国语文,2023(4):428-439.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高彦梅,任小华.
回声评价的互动功能[J]
.语言学研究,2023(1):40-56.
被引量:1
2
方迪.
互动语言学视角的评价回应研究[J]
.语言学研究,2023(1):6-22.
3
吴勇,徐隽.
立场表达视域下的汉语附加句问答不对称语用分析[J]
.大连大学学报,2023,44(1):59-67.
4
渠默熙.
篇章语法视阈下的伴随关系小句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0):128-132.
5
于晖,张少杰.
汉语学术语篇的多声系统探究[J]
.当代修辞学,2021(6):49-59.
被引量:6
6
杨刚,匡鹏飞.
从引述到否认:“所谓”的表义条件、历时演变和立场表达[J]
.世界汉语教学,2022,36(2):182-195.
被引量:7
7
方梅,周焱.
故事讲述中的自由直接引语初探[J]
.当代修辞学,2022(6):1-12.
8
崔玉珍.
法庭转述话语的论辩研究[J]
.当代修辞学,2022(6):53-67.
被引量:1
9
李宇凤.
“所谓”的言实对立与评价否定[J]
.汉语学习,2022(6):23-31.
被引量:2
10
曹育珍,罗琼鹏.
多维度语义学视阈下负面立场表达的意义机制——以“你个NP”为例[J]
.外语研究,2023,40(1):23-29.
被引量:1
1
端桑加.
关于对藏语语尾与主观性的思考[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8):115-116.
2
林忠.
论“把”字句的意义及其英语表达[J]
.作家,2011(4):147-148.
3
罗海燕.
浅析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6):148-149.
被引量:6
4
董秀芳.
主观性表达在汉语中的凸显性及其表现特征[J]
.语言科学,2016,15(6):561-570.
被引量:50
5
赵彧.
“X比(Z)最Y还W”量度及主观性表达[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32(3):17-23.
6
王海燕,刘迎春.
互文视角下的合同法规翻译[J]
.中国翻译,2008,29(6):64-68.
被引量:7
7
骆小所.
词的动态的使用性和修辞格[J]
.当代修辞学,1989(4):29-30.
8
潘国英.
论汉语动词重叠的主观性表达[J]
.修辞学习,2007(1):34-36.
被引量:21
9
田永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J]
.教育艺术,2009(7):52-53.
10
王克俊.
报刊英语语言特色研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109-112.
被引量:9
当代修辞学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