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伟大的精神探索者——评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创作特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作为瑞典著名诗人,专注于"纯诗"写作。作为隐喻与超现实主义的语言大师和著名诗人,他善于把日常生活的事物象征化、隐喻化,语言表达凝练、准确、精妙。通过象征主义的超现实与隐喻手法的运用,让读者体悟到万事万物的美感。
作者
王剑果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3期81-86,共6页
Journal of Hennan Business College
关键词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象征主义
隐喻
超现实
纯诗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桑克.
“通向现实的新途径”:在历史与语言的交汇之中——以特朗斯特罗姆的中文译本个案为中心[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1(4):18-25.
被引量:2
2
尤红娟.
关于超现实主义文艺的两点认识[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4):39-42.
被引量:3
3
周光华.
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暨培育途径[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37-40.
被引量:3
4
汪少华,徐健.
通感与概念隐喻[J]
.外语学刊,2002(3):91-94.
被引量:59
5
孙迪辉.
浅论英语中的暗喻[J]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6):73-74.
被引量:1
6
(瑞典)特朗斯特罗姆著..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370.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錢锺书.
通感[J]
.文学评论,1962(1):13-17.
被引量:118
2
李国南.
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J]
.外国语,1996,19(3):34-40.
被引量:40
3
汪少华.
隐喻推理机制的认知性透视[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14-17.
被引量:38
4
汪少华.
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J]
.外国语,2001,24(3):37-43.
被引量:143
5
汪少华,郑守疆.
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6):7-11.
被引量:84
6
王红嫒.超现实主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7
杰里米·沃利斯,琳达·博尔顿.立体派艺术家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M].王骥,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79.
被引量:2
8
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M].常宁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4.
被引量:2
9
王端廷.从现代到后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8.
被引量:2
10
吕澍.现代绘画:新的形象语言[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20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3
1
张大毛.
对建构通感认知模式的探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S1):189-191.
被引量:2
2
高凤霞.
用概念隐喻理论阐释英汉通感现象[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171-172.
被引量:3
3
王群.
概念隐喻在中英爱情表达中的异同[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4):121-123.
被引量:9
4
王志红.
通感隐喻的认知阐释[J]
.修辞学习,2005(3):59-61.
被引量:36
5
伍敬芳,赵湘波.
英、日、汉语中的通感现象——从心理学到认知语言学[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7(1):65-68.
被引量:9
6
周伟平.
汉英语言在概念隐喻上的异同[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6(2):33-35.
7
高凤江.
论“心智”与“文化”对隐喻认知的制约作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2-125.
被引量:3
8
李健民.
通感现象的认知阐释[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518-519.
被引量:1
9
蒋红艳,周启强.
概念整合理论对通感的阐释[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110-112.
被引量:2
10
罗莉娅.
英汉通感的相似性及认知机制[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92-194.
1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非马.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选[J]
.诗潮,2011(12):62-65.
2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新诗和传记出版[J]
.文学教育,2012(21):160-160.
3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李笠.
【瑞典】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选[J]
.诗歌月刊,2009,0(6):32-35.
4
流沙.
是诗在找我[J]
.社区,2016,0(18):60-60.
5
曹有云.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及其它(组诗)[J]
.山东文学,2013,0(5):95-96.
6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李笠.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选[J]
.青春,2011(11):83-85.
7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选[J]
.作文通讯(实用阅读版),2012(1):26-26.
8
胡雅军.
诗人离去,他的诗歌还在生长[J]
.视野,2015,0(22):14-15.
9
白长鸿.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对中国诗歌创作的借鉴意义[J]
.诗潮,2011(12):66-67.
10
黄礼孩.
蓝色的海追赶着天空[J]
.当代作家评论,2011(6):17-21.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