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民俗节日的循环再生——以广西隆安县那桐镇“四月八”农具节为个案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那桐"四月八"农具节是隆安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产生于壮族先民的原始崇拜,与稻作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那桐"四月八"农具节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融合再造,从生存需求所形成的民间信仰逐渐发展成为与地方经济文化相适应的现代人文表达。
作者
李瑞彬
胡小安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传承》
2015年第5期154-156,共3页
基金
2014年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传统民俗节日的循环再生--以隆安县那桐镇‘四月八’农具节为个案"(项目编号:201410608024)
关键词
那桐
农具节
壮族
三界庙
民俗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4
1
郑维宽.
试论明清时期广西的文化区域及形成机制[J]
.河池学院学报,2008,28(3):70-76.
被引量:4
2
隆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隆安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725.
3
滕兰花,袁丽红.
清代广西三界庙地理分布与三界神信仰探析[J]
.广西民族研究,2007(4):138-146.
被引量:12
4
梁庭望.
壮族的稻作文化和社会发展探索[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1-5.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赵世瑜.
明清时期中国民间寺庙文化初识[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45-52.
被引量:8
2
张小林.
神医三界公的传说[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4):20-21.
被引量:3
3
[1]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7
4
[7]祝穆.方舆胜览[M].四库全书本.
被引量:1
5
[17]覃乃昌,潘其旭.壮学论集[C].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6
谢启昆.广西通志[M].卷一百四十四,建置略十九,坛庙四.
被引量:1
7
桂平县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第页
被引量:1
8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M].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364卷,廉州府部祠庙考.中华书局、巴蜀书社出版.1985.
被引量:1
9
古今图书集成[M].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6册,卷1309卷,广州府部祠庙考.
被引量:1
10
罗哲文等编.中国名祠[M].天津:百花出版社,2002:1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9
1
李珊姗,陈劲松.
浅谈广南县者太乡壮族服饰特点[J]
.创意与设计,2010(3):88-90.
2
魏建功.
西南边疆壮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因分析[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2):69-72.
被引量:1
3
谢铭,覃自昆.
毛南族“分龙节”的渊源、现状及保护[J]
.广西社会科学,2009(7):13-17.
被引量:13
4
王明富,严火其.
文山壮族“那文化”的现代启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6):66-71.
被引量:7
5
雷英章.
隆安稻作文化与壮族饮食习俗[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3):5-8.
被引量:3
6
蓝韶昱.
壮族土司社会汉壮文化涵化检视——以广西龙州县域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2011(4):31-35.
被引量:3
7
杨艺.
旅游背景下壮族梯田稻作文化生态的保护研究——以广西龙脊古壮寨为例[J]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5):54-57.
被引量:4
8
曾亚文,杜娟,普晓英,罗曦,杨树明,杨涛.
Relationship between Ric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13(10):2247-2256.
被引量:3
9
农福庞.
广西隆安县“那”文化及其产业构想[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6):68-71.
10
许晓明.
近十年广西民间信仰研究状况与展望(2000-2012)[J]
.广西民族研究,2013(2):127-13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
1
刘文俊.
壮族农事祭祀节日系统的文化属性和功能[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2):5-10.
被引量:5
2
蔡梦寥.
民间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与现代意义[J]
.高职论丛,2009(3):43-4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黄润柏.
壮族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其变迁研究——壮族传统节日文化创新研究之一[J]
.广西民族研究,2018(6):122-130.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李忠斌,刘倩.
文化社会资本与民族地区反贫困:表现形式、机制分析及价值实现[J]
.广西民族研究,2019(5):134-144.
被引量:3
2
赵博文.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主导发展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19,0(8):93-101.
被引量:1
3
潘美萍.
女人与社坛:“礼路”的承接与延续——基于广西L市N村的调查分析[J]
.现代交际,2020,0(5):40-42.
4
张涵,杨婧,柳欣圆.
他者视野下传统村落的节庆文化变迁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20(11):19-21.
5
张继焦,侯达.
民族传统节日:结构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与文旅融合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2):140-147.
被引量:20
6
祁永超.
广西“壮族三月三”民族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1,36(3):97-104.
7
彭融,雷璐,褚兴彪.
广西铜鼓设计解构及文创运用研究[J]
.包装工程,2022,43(6):297-306.
被引量:6
8
汤夺先,王雯雯.
节日表达与文化共生:节日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0(1):39-47.
被引量:4
9
黄紫玥.
媒体构建与壮族文化传播: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报道研究[J]
.科技传播,2024,16(11):100-103.
1
齐英华.
换一种思维解题[J]
.学苑创造(B版),2010(1):79-79.
2
严凤华.
感谢农具[J]
.当代广西,2005(8):56-56.
3
蓝冰.
关爱生命 人性至善(诗论四则)[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5):100-101.
4
曹建国.
楚竹书《周易·颐》卦新释[J]
.周易研究,2006(1):10-16.
5
蔡堇.
谈民俗节日——传统历和迷信之五[J]
.科学与无神论,2004(2):49-50.
6
王铁军.
李转良:返朴归真[J]
.中国远程教育,2008(6):18-21.
7
孙昭伦.
“春节”的儿时记忆[J]
.上海后勤,2010(1):51-51.
8
邢歌.
春节圣诞各有源[J]
.中外文化交流,2013(12):24-29.
9
李明华.
面对乡村我有话可说(创作谈)[J]
.青海湖,2010(11):47-47.
10
严考亮.
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在道德教化中的价值[J]
.沧桑,2007(1):114-116.
被引量:11
传承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