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模型对市场化背景下我国财政支农收入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上,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门槛面板模型检验发现财政支农收入效应的大小受到区域市场化水平的制约。进一步根据两个市场化门槛值将我国划分为高、中、低三种市场化类型的样本,然后对其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尽管财政支农收入效应在三种市场化水平省份依然显著,但是高市场化省份的财政支农收入效应远高于中低市场化水平的省份,而中等市场化水平省份的财政支农收入效应却反常地低于低市场化水平的省份,即存在"中等市场化陷阱"。本文认为应该在市场化水平比较低的省份采取措施加快其市场化进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制度创新来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尽快跳出"中等市场化陷阱",更好地实现财政支农促进农民收入的政策目标。
出处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7,共8页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基金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我国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体系的社会化服务研究"(20134320110007)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际种业垄断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2CJY08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国际种业垄断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机制
路径及对策研究"(2012M52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