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探析——以广东省为视角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大批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大城市,虽然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给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中部分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也给城市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带来了消极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童年留守经历对犯罪产生巨大影响;踏入社会后边缘化状态诱发犯罪;社会管理不足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
蒋童童
杨靖
机构地区
广东财经大学
出处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7-80,共4页
Journal of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犯罪
留守儿童
原因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1
林彭,余飞,张东霞.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08(2):29-34.
被引量:55
2
广州日报.《广东发布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1002/0226-17-1556291.shtml,2010-02-26.
被引量:1
3
张慧敏.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解析与防治措施研究——广州市花都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6):72-72.
被引量:1
4
杨毅:《广州市外来人员犯罪情况调查报告》http://wwwhicourt.gov.cnltheorylartilce_list.asp?i&.6078.2011-11-07/2013-03-27.
被引量:1
5
杜国强.
当前流动人员犯罪状况、原因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流动人员犯罪为切入点[J]
.法治论坛,2008(4):163-171.
被引量:2
6
莫洪宪、彭文华:《农民工犯罪的区域性特征、成因及防治对策-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为例对珠三角农民工犯罪进行的分析》,载王牧主编:《犯罪学论丛》(第七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第296页.
被引量:1
7
叶敬忠,(美)莫瑞主编..关注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
罗大华,何为民主编..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505.
9
罗瑜权,余文锋.
“留守少年”向奶奶举起屠刀[J]
.人民公安,2005,0(23):40-43.
被引量:1
10
网易房产.拆不掉的城中村http://gz.house.163.com/special/gz_cbddczc/,2014-10-0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吴霓,丁杰,唐以志,方铭琳,秦行音,杨小慧,冉屏.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2004,25(10):15-18.
被引量:505
2
段成荣,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2005,29(1):29-36.
被引量:813
3
王志强.
对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实证分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44-51.
被引量:26
4
谢海燕,刘玖玲.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J]
.理论观察,2006(4):88-89.
被引量:23
5
[美]埃里克·A.波斯纳(EricA.Posner)著,沈明.法律与社会规范[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被引量:6
6
柴振国,姜南.
电子商务合同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
.法律科学,2001,19(1):13-21.
被引量:24
7
江立华.
城市性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J]
.社会科学研究,2003(5):92-96.
被引量:166
共引文献
60
1
王瑞山,许蔓莉.
犯罪研究中流动青少年概念的多维分析[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9(5):71-79.
被引量:2
2
吴鹏森.
“第二代农民工犯罪”:概念辨析与解释模型[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20(4):98-102.
被引量:19
3
康和平.
新农民工社会流动的主体性障碍及成人教育应对[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4):187-188.
被引量:6
4
操宏均.
社会转型期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299-299.
5
刘寿堂.
继续教育:成就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必由之路[J]
.继续教育研究,2009(11):70-71.
被引量:22
6
李晓临.
第二代农民工违法犯罪的心理探微[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4(3):34-38.
被引量:5
7
廖菁,郑定锋.
“天使”缘何“堕落”?——以广州市萝岗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分析为例[J]
.青年探索,2010(5):80-84.
8
贺国荣.
简析农民工犯罪——以犯罪心理生成机制为视角[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85-85.
9
李春根,孙霞.
聚焦“第二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综述[J]
.社会保障研究,2010(5):41-47.
被引量:4
10
赵波.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探讨[J]
.农业考古,2010(6):201-20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0
1
邹泓,张秋凌,王英春.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的研究进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3):120-124.
被引量:40
2
孟保士.
自我意象与大学生心理教育[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3):75-76.
被引量:2
3
王道春.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刍议[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5(3):27-33.
被引量:51
4
于宏华,傅文青,姚树桥,张艳卿,段熙明,曹文胜.
违法劳教人员及其B群人格障碍患者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481-483.
被引量:10
5
刘俊波,郭瞻予.
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230-230.
被引量:4
6
陈哲,付丽,彭咏梅,蔡蓉,周世杰.
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期虐待、依恋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2):212-214.
被引量:26
7
张瀚文.
犯罪心理生成机制初探——以童年经历与家庭教育为视角[J]
.知识经济,2013(20):47-47.
被引量:1
8
张莉萍.
论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个性的形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154-156.
被引量:7
9
王丽芳,杨建中,杨智斌,左丽春,郝艳红,曹云,徐健.
暴力犯罪、财产犯罪人员的社会心理因素初步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9):713-717.
被引量:6
10
徐超凡.
从自我意象系统的视角解读系列犯罪行为[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27(3):118-12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韩晓红.
留守儿童犯罪心理的影响因素[J]
.心理学进展,2016,6(5):571-575.
1
黄义.
流动人口犯罪对策研究[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0(3):42-46.
被引量:4
2
滕修福.
乡镇人大“边缘化”的问题与解决之策[J]
.时代主人,2014,0(8):40-41.
3
童树梅.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思考[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5):16-18.
被引量:1
4
曹莉莉,徐凤霞.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呈现五大特点[J]
.方圆,2014(5):76-76.
5
李锡伟.
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与对策[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1):12-15.
被引量:18
6
杨波.
刑事侦查使用“警察圈套”之异议[J]
.许昌师专学报,2001,20(3):102-103.
被引量:2
7
丛淼.
依法促进社区自治之我见[J]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52-53.
被引量:2
8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占发案总数八成[J]
.中国青年研究,2010(7):118-118.
9
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领导深入基层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调研[J]
.青少年与法,2012(2).
10
冯玉鑫,陆翠兰,吴桂山.
必须加强高校直属单位党的建设[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3):36-38.
被引量:1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