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生命的拯救、毁灭、救赎中反思人性——对莫言《蛙》中姑姑一生的解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姑姑作为民间的接生医生,她的一生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生命的拯救、新生的毁灭与灵魂的救赎,她的身份也逐渐由一个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转变成一个残忍扼杀新生命的刽子手,小说借此一步步展现着人性的善恶以及对它的反思。悲剧的施暴者同时也是受害者,晚年的姑姑回想当年的行为,悔恨不已,始终在忏悔与救赎,却无意间又成为了另一出悲剧的帮凶,以赎罪的方式酿造了更深的罪恶。
作者
朱翠
机构地区
曲阜师范大学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67-69,共3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关键词
人性
生命
毁灭
救赎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莫言著..蛙[M],2009:415.
2
梁振华.
虚拟的真实与真实的虚幻——莫言《蛙》阅读札记[J]
.中国图书评论,2010,33(4):93-98.
被引量:37
3
陈永国、马海良主编.本雅明文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7
1
高子晴.
论《蛙》中万心的个体罪恶意识与虚妄忏悔表达[J]
.现代交际,2020(10):99-99.
2
庞弘.
启蒙的困惑——对莫言新作《蛙》的解读[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3):74-78.
被引量:3
3
李晓亮.
远未终了的悲剧——论莫言《蛙》[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4):56-58.
被引量:6
4
李松睿.
“生命政治”与历史书写--论莫言的小说《蛙》[J]
.东吴学术,2011(1):85-90.
被引量:17
5
晏羽.
因冲突而存在,因存在而真实——试析莫言《蛙》在冲突中的反思[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80-82.
被引量:3
6
李肖.
悲剧的诞生——莫言《蛙》中“姑姑”形象的悲剧性分析[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62-63.
被引量:2
7
夏兆林.
用生命本身来救赎生命——论莫言的《蛙》[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2):48-48.
被引量:1
8
张彦.
蛙、娃、娲——论莫言《蛙》中姑姑形象转变的三个阶段[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3(1):44-48.
被引量:4
9
温明.
莫言小说《蛙》中陈眉女性悲剧形象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2):15-16.
10
赵婉竹.
魔幻哈哈镜中的艺术真实——《蛙》中九幕话剧的魔幻现实性解读[J]
.戏剧文学,2013(5):92-9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
1
霍锋利.
自我与残疾儿的双重救赎——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解读[J]
.文教资料,2008(28):34-36.
被引量:3
2
梁振华.
虚拟的真实与真实的虚幻——莫言《蛙》阅读札记[J]
.中国图书评论,2010,33(4):93-98.
被引量:37
3
蒋晶晶.
从莫言《蛙》中姑姑的形象来分析生命的拯救、毁灭与救赎[J]
.今古文创,2020(15):12-13.
被引量:1
4
由同来.
走出幻想、面对现实、挑战人生——论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2):96-10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杨仲友.
论《蛙》和《个人的体验》中主角救赎的异同[J]
.潍坊学院学报,2023,23(4):13-17.
1
李宾.
论英国作家麦克尤恩《赎罪》中主人公的忏悔与救赎[J]
.语文建设,2014,0(12Z):21-22.
被引量:2
2
毕宇宏.
丁梅斯代尔的忏悔与救赎——霍桑的《红字》[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127-128.
3
洪晶晶.
《罪与罚》中的梦境和人文关怀[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4):98-99.
被引量:1
4
刘亚萍.
“妇女主义”视野中的黑人男性探讨[J]
.青年文学家,2011,0(1X):206-207.
5
储慧.
安阳组诗[J]
.文学港,2011(3):182-183.
6
红娃.
深色秋天(组诗)[J]
.绿风,2013,0(6):15-20.
7
吴克敬.
北草地[J]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1(2):65-83.
8
马金莲.
杏花梁[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5(1):62-86.
9
张琳琳.
挣扎的人性:一场心灵的忏悔与救赎[J]
.宁波通讯,2011(13):57-57.
10
李崇玲.
《追风筝的人》的主题多元化解读[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11):34-34.
被引量:5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