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病毒携带、慢性肝炎进展和相关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常见疾病,大多数国家已批准干扰素及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等)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由于NA 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阻止 HBV 聚合酶的逆转录过程,而不能直接干扰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的形成,因此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此过程中常伴随 HBV 聚合酶耐药突变的出现和选择[1]。
出处
《肝脏》
2014年第12期968-970,共3页
Chinese Hepa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