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将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在每个组织的主动担责之上——美国公共预算制度的故事
Why Should Rest Hope of Social Progress on Every Organization Activly Taking Responsibility
摘要
在现代企业中,展示人类最精致、最多样的智力和道德品质的机会是如此之多,仅仅把赚钱视为目的是不合理的。既不能仅仅把权力或规模的扩大视为值得仰慕的志向,也不能把企业经营视为游戏,因为企业行为与人类的幸福和痛苦密不可分。
出处
《WTO经济导刊》
2015年第2期44-48,共5页
China WTO Tribune
参考文献1
-
1(美)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 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295.
-
1吴俊培,龚旻.我国公共预算透明度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5(71):12-13.
-
2张昭.对我国绿色公共预算制度构建的思考[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8):3-3.
-
3胡应泉.建立公共预算制度改革探究[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6,23(3):91-95.
-
4郑雪梅.进一步深化公共预算制度改革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5(4):4-6.
-
5张玉娇.中美预算改革实践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6,0(3):50-51.
-
6李蒙.国外公共预算改革的启示[J].民主与法制,2012(8):26-27.
-
7廖家勤.完善我国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的基本构想[J].改革,2003(5):65-70. 被引量:5
-
8王雍君.建立联结受托责任的公共预算制度[J].中国财政,2010(20):45-47.
-
9甘家武,龚旻.一般公共预算制度的非中性因素对软约束的影响[J].财政科学,2016(6):18-25.
-
10吴俊培,龚旻.基于公共预算中性的事权划分及其财力约束研究[J].财政研究,2015,31(5):34-38. 被引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