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职业院校青少年心理特征与道德培养方式探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结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从我国职业院校青少年道德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职业院校青少年道德培养方式的讨论。鉴于青少年心理特征与青少年道德培养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开设心理课程、优化教学模式等方法来加强青少年道德培养。
作者
高毓婉
机构地区
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处
《职业》
2014年第36期131-131,共1页
Occupation
关键词
职业院校
青少年
心理特征
道德培养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王英男.
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探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10-11.
被引量:1
2
徐晨晨.
论当代青少年道德移情能力的培养[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1):60-63.
被引量:5
3
刘东菊.
家庭中制约青少年道德成长的因素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6(10):4-8.
被引量:5
4
蒋桂莲.
生产视域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研究——以道德需要的培养为中心[J]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5):67-6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方喻.
论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培养[J]
.学习月刊,2006(10):92-93.
被引量:5
2
何军香.
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道德需要[J]
.中等职业教育,2005(24):6-7.
被引量:1
3
欧阳剑波.
论人格完善与道德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探讨[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2(4):19-21.
被引量:10
4
朱小曼.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被引量:10
5
郭本禹,杨韶刚.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被引量:1
6
王洁.
论道德需要之教育意蕴[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20(1):45-46.
被引量:1
7
李卫英.
面向道德需要的德育接受性探讨[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4):145-147.
被引量:4
8
王洁.
道德需要的内涵探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79-80.
被引量:1
9
孙爱军.
大学生道德需要激发途径初探[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4(2):53-56.
被引量:3
10
孙峰.
创新教育与道德教育[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3):51-55.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9
1
何学兵,山国艳.
浅析当代大学生家庭责任感——基于四川农业大学的调查[J]
.社会工作,2008(2):56-58.
被引量:1
2
刘晞平,俞世伟.
青少年道德意识的新变化及德育对策调试[J]
.当代青年研究,2009(6):43-47.
被引量:3
3
包卫.
青少年儿童道德人格的问题表现与培养对策[J]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127-130.
被引量:2
4
蒋桂莲.
中外合作办学:我国教育滞后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优选路径[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167-170.
5
薄佳敏,周俊秀.
道德移情视域下的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J]
.青年时代,2016,0(6):153-154.
6
汪明慧.
浅论加强中学生以中华核心文化为主导的综合素质教育[J]
.当代教育,2017(4):142-144.
7
梁明伟.
情感体验: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式[J]
.中国德育,2021,16(17):37-40.
8
孙彩平,葛丹丹.
中国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动态演变及生态系统模型建构——基于三轮大样本实证调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43(1):96-112.
9
申燕妃.
基于班级微电影角色的中职生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J]
.好家长,2019,0(6):9-10.
1
郭丽.
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初探[J]
.英语教师,2008,0(9):22-23.
2
王苏.
造就“栋梁之材”须从“梳根正苗”抓起——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应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首要着力点[J]
.人才资源开发,2009(9):68-69.
3
张建.
“游戏与心理”教学感悟[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5):48-48.
4
王加绵,葛宝岳,韦俊卿,潘英,王永滨,王振刚,罗伶,史晓红,王意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辽宁教育,2002(1):60-63.
被引量:7
5
陆武.
快乐地追求,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从志、情、智三方面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37(4):78-81.
6
刘小红.
高校心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三峡高教研究,2010(1):51-54.
7
李梦园.
有效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初探[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7(2):147-148.
被引量:2
8
张冠文,孙宽宁.
虚拟空间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挑战[J]
.当代教育科学,2005(4):20-22.
被引量:1
9
贾涛.
青少年道德情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职业,2012(35):36-37.
10
谭菊华.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5(1):37-38.
被引量:1
职业
2014年 第3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