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制度,是实现农业资源充分、合理和永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对稳定粮食生产、提供第二生产力以及实现耕作制度中的用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实现农业和环境的持续发展。本文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浅析,着重探讨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作者
欧艳萍
机构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额里斯镇农牧业服务中心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11期1-2,共2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农业配套
种养结合
生态循环农业
技术模式
分类号
S811.5 [农业科学—畜牧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6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68
同被引文献
110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11
1
高深,马国胜,陈娟,储志英,陈华.
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307-309.
被引量:27
2
钱淑琼,张方方,吴亚琪,贾佳,单胜道.
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14-16317.
被引量:25
3
席建峰,高飞,房苏清,王祥会.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9):47-48.
被引量:26
4
邓强辉,潘晓华,吴建富,石庆华.
稻鸭共育生态效应及经济效益[J]
.生态学杂志,2007,26(4):582-586.
被引量:25
5
宋素梅.
稻鸭共育应用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130-131.
被引量:5
6
王文彬.
“猪—沼—鱼”生态养殖[J]
.新农业,2010(3):53-54.
被引量:3
7
汤繁棕.
“猪—沼—鱼”能源生态模式及其关键技术[J]
.福建农业,2010(6):35-35.
被引量:1
8
谢英,肖蔚,况金云.
果园套养土鸡的优点及注意事项[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8,27(3):27-27.
被引量:3
9
程玉叶.
果园养鸡的好处及鸡的饲养管理[J]
.山东畜牧兽医,2013,34(8):22-23.
被引量:5
10
王应,袁建国.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6):120-121.
被引量:65
二级参考文献
76
1
张大东.
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6):75-79.
被引量:6
2
禹盛苗,金千瑜,欧阳由男,许德海.
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效应[J]
.中国生物防治,2004,20(2):99-102.
被引量:70
3
沈晓昆.
“稻鸭共作”古今中外[J]
.中国禽业导刊,2004,21(8):10-11.
被引量:5
4
邓晓,廖晓兰,黄璜.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产甲烷细菌数量[J]
.生态学报,2004,24(8):1695-1699.
被引量:18
5
戴志明,杨华松,张曦,周晓智,韩自鸿,余杨,钱国平,张树清,万田正治,中西良孝,魏红江.
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三)[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265-267.
被引量:33
6
周震峰,王军,周燕,孙英兰.
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48-351.
被引量:137
7
束兆林,储国良,缪康,吉沐祥,付反生,刘亚柏,沈晓昆.
稻-鸭-萍共作对水稻田病虫草的控制效果及增产效应[J]
.江苏农业科学,2004,32(6):72-74.
被引量:17
8
刘小燕,杨治平,黄璜,胡立冬,刘大志,谭泗桥,苏伟.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变化规律[J]
.生态学报,2004,24(11):2579-2583.
被引量:42
9
禹盛苗,金千瑜,欧阳由男,张秋英,许德海,史书军.
无公害稻鸭共育的技术特色和技术关键[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6):8-9.
被引量:6
10
刘小燕,杨治平,黄璜,胡立冬,刘大志,陈艳芬.
稻—鸭生态系统中二化螟消长动态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04,24(12):9-12.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68
1
李凤梅.
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利用 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J]
.农家参谋,2019,0(23):36-36.
被引量:1
2
姜雪,郭强,武秀玲,曲在军.
诸城市中低产田玉米单产提升栽培技术[J]
.基层农技推广,2024(7):90-92.
3
沈建国,詹百花,朱焕潮,钟阿春,金忠明.
不同水稻直播方式下稻鸭共育效果的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09,50(6):1127-1129.
被引量:5
4
甘晓伟,骆世明.
中国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病虫草害技术[J]
.生态学杂志,2008,27(5):853-857.
被引量:16
5
袁伟玲,曹凑贵,李成芳,展茗,蔡明历,汪金平.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_4和N_2O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估[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6):2052-2060.
被引量:58
6
李勤.
林地土鸡饲养管理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6):93-93.
被引量:3
7
董敬超.
辽西风沙地区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277-277.
被引量:3
8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徐华勤,张锦.
稻鸭共作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J]
.资源科学,2010,32(5):864-872.
被引量:28
9
张瑞生,陈金文,谢林,王守海.
成武县提升土壤有机质有效技术模式和方法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311-312.
被引量:2
10
李刚,杨粉团,姜晓莉,曹铁华,樊慧梅,陈喜凤.
基于抗旱低碳的秸秆覆盖免耕栽培玉米[J]
.作物杂志,2010(5):10-1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10
1
田志婵.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成效探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18(4):143-144.
被引量:2
2
陈红兵,卢进登,赵丽娅,李兆华.
循环农业的由来及发展现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6):65-69.
被引量:27
3
张元浩.
农业的循环过程和“循环农业”[J]
.中国农村经济,1985(11):49-27.
被引量:9
4
郭铁民,王永龙.
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83-87.
被引量:70
5
史纪安,杨改河,郭永新,刘玉华.
中国户用沼气技术转化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433-436.
被引量:13
6
孙彭力,王慧君.
氮素化肥的环境污染[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5,17(1):38-41.
被引量:94
7
郭强,牛冬杰,程海静,赵由才.
沼渣的综合利用[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5,23(12):11-15.
被引量:49
8
潘仕梅,任大鹏.
烟台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6):31-36.
被引量:4
9
高定,陈同斌,刘斌,郑袁明,郑国砥,李艳霞.
我国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风险与控制策略[J]
.地理研究,2006,25(2):311-319.
被引量:204
10
胡振鹏,胡松涛.
“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J]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4):638-644.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
7
1
王忠明,王波华.
农牧循环发展模式探讨——以中卫市沐沙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例[J]
.现代农业科技,2018(8):179-180.
被引量:1
2
石亚娟,谷志恒.
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6(14):73-73.
被引量:2
3
李海鸥,郑引妹,王发国,文元芳,陈红.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初探[J]
.农业与技术,2019,39(18):90-91.
被引量:15
4
叶益兰.
松阳县猪-沼-茶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浅析[J]
.农家致富顾问,2021(4):186-186.
5
段培姿.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究——以河北省阜城县张家桥村为例[J]
.科技风,2021(29):138-140.
被引量:5
6
栾可心,张铠,卢俊宇,周永馨,陈晓峰.
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农业发展思路——以烟台某农场为例[J]
.中国沼气,2022,40(6):79-90.
被引量:2
7
赵婉婷,蔡传江,张俊,刘艳利,任周正,杨欣,杨小军.
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
.畜牧兽医杂志,2023,42(4):30-3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刘珂纯,王旭东,赵鑫,张海林.
我国稻田甲烷主要减排措施的技术效应与影响因素[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2,44(1):61-70.
被引量:4
2
徐天悦,金美滋,戴妍,许宵,王亚辰.
高邮市循环农业普及概况[J]
.产业科技创新,2019(3):18-19.
3
凡宗军.
构建种植养殖结合与循环农业产业链[J]
.兽医导刊,2017,0(16):21-21.
4
郑丽,曲巍.
生态伦理背景下种养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4):146-147.
被引量:2
5
但晓波.
丘陵地区种养循环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6):18-19.
被引量:1
6
蒋金巧,魏鼎才,徐一,李光辉,江昊,彭晓琴,万先起,王林.
种养循环水资源综合利用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21(3):190-191.
7
车速稳.
种养有机结合 助绿(力)农业发展[J]
.农村科学实验,2021(6):42-43.
8
李英姿,张兴,张姗姗,陈珊.
种养结合型的生态栽培模式研究——基于车厘子的栽培模式分析[J]
.黑龙江科学,2021,12(16):153-155.
被引量:1
9
张耘堂.
东北地区发展种养一体绿色农业的思考[J]
.农业与技术,2021,41(18):149-151.
10
韦明松,李美珍,莫智红,罗潜,黄海会,陆静.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成效[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8):164-165.
被引量:1
1
刘大蓉.
家庭农场种猪生态养殖技术[J]
.甘肃畜牧兽医,2016,46(5):95-97.
2
徐美娟,方成明.
种果养羊新模式[J]
.中国牧业通讯,2008(8):37-37.
3
王红霞,武爱香,戚学洲,王国强.
安阳县肉牛的选购、运输与育肥方法[J]
.养殖技术顾问,2011(8):46-46.
4
李蕴玉,刘谢荣,冯敏山,芮萍,马增军.
种养结合型发酵床养殖模式对冬季猪舍环境的影响[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26(4):58-60.
5
武华玉,周黎,黄京书,乔木,刘贵生,彭先文,梅书棋.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
.湖北畜牧兽医,2014,35(10):76-77.
被引量:4
6
朱永刚,刘义侠.
饲用酶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4):446-446.
7
J. E. Oldfield,赵青祥.
硒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应用[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1991(6):59-60.
8
平凉庄浪“玉米+肉牛”成就生态循环农业[J]
.当代畜牧,2014(1):7-7.
9
赵芙蓉,王占彬,李保明,王朝元,梁臣.
畜果结合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2006,27(4):81-85.
被引量:10
10
张立萍.
论酒泉市农作物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的现实与前景[J]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5):40-42.
被引量:3
农业与技术
201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