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战争刺激与现代中国哲学之成长——以冯友兰、贺麟两位哲人为中心的考察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冯友兰、贺麟和熊十力三位现代哲人为中心,考察现代中国哲学在抗战时期的思想轨迹。具体而言,冯氏试图通过新理学"接着讲"中华民族的哲学境界,贺麟则关注于构建新心学来重塑国民人格,熊十力则在国难的刺激和逼仄下,最终实现了其"由佛归儒"的转变。上述三人的哲学取舍和文化立场,既是受到清末民初学术风气影响的结果,又具体表现了国难刺激下个人学术轨迹的"激越"转型。更值得留意的是,上述三人的哲学旨趣,均有强调民族振兴和文化建设的深切用意。由此之故,本文认为,现代中国哲学是以国族建设为主要特征和精神取向的文化哲学。
作者 李北东
机构地区 四川师范大学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26,共8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基金 四川省社科院重大课题"抗战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冯友兰著..新理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24.
  • 2冯友兰.新事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7. 被引量:4
  • 3冯友兰著..新原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20.
  • 4冯友兰..三松堂全集[M],2001.
  • 5蔡仲德著..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775.
  • 6黄克武.蒋介石与贺麟[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0,(67). 被引量:1
  • 7贺麟.哈佛日记[A].姜文闵.哈佛大学[c].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37-138,139-140. 被引量:1
  • 8贺麟.近代唯心论简释[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3,3-4,4-5,197-198,198-201. 被引量:1
  • 9贺麟.观念与行动[A].贺麟.文化与人生[C].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28. 被引量:1
  • 10贺麟.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A].贺麟.文化与人生[c].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