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批判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探微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马克思的整个学说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规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作为整个学说的基本前提,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相应地发生变革,正在从社会批判视阈深入地探究,并提供了新的哲学理论形态。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性贯穿于马克思哲学观的建构过程中,其中蕴含的马克思批判性逻辑的转换过程,并打破了传统哲学的表象,以哲学观变革的形式呈现出来。本论文着重探究社会批判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
作者
丁增锋
机构地区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前沿》
2014年第17期62-63,共2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社会批判视阈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变革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62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刘武根.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2007(8):77-83.
被引量:4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被引量:2615
3
孙正聿著..哲学观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363.
4
叶汝贤,王晓升.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的核心主题[J]
.现代哲学,2007(4):1-11.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邹广文.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及其当代启示[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5):59-66.
被引量:35
2
胡刘.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方法论[J]
.学术研究,2004(11):52-57.
被引量:8
3
任平.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51-57.
被引量:34
4
俞吾金.
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4-10.
被引量:145
5
贺来.
“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哲学研究纵深推进的生长点[J]
.求是学刊,2005,32(1):37-41.
被引量:33
6
漆思.
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本维度[J]
.求是学刊,2005,32(1):48-51.
被引量:7
7
李佑新.
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2):35-42.
被引量:46
8
任平.
马克思哲学革命出场的现代性路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诞生160周年后的新解读[J]
.江海学刊,2005(3):29-35.
被引量:11
9
郑元景,余章宝.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双向维度[J]
.北方论丛,2005(3):132-135.
被引量:3
10
丰子义.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J]
.中国社会科学,2005(4):53-62.
被引量:146
共引文献
2629
1
刘武根.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共产主义现代性思想的起点[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1):5-11.
2
刘武根,潘胜军.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的前视域与新视域[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2):37-40.
3
罗德红.
对教育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认识——三个关系的维度[J]
.金融教育研究,2009,23(S1):116-118.
4
初文杰.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与人的全面发展[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5(4):121-123.
被引量:5
5
魏传光.
当代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批判[J]
.探索,2004(5):109-112.
6
魏传光.
论当代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批判[J]
.理论与改革,2004(5):135-137.
7
王晓林.
科学发展观对人本经济学研究的启示[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4,24(11):3-8.
被引量:3
8
何齐宗.
审美人格论纲[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15-19.
被引量:14
9
刘永前.
试论文学阅读教学的准备策略[J]
.教育探索,2004(11):70-72.
10
胡鹏林,马自泉.
理念论与黑格尔美学[J]
.天府新论,2005(1):125-128.
1
阿巍.
面向新时代的唯物史观──读《唯物史观与现时代》[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9(6):109-109.
2
汤,徐奉臻.
从批判视阈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质[J]
.资料通讯,2007(3):45-46.
被引量:2
3
丁守年,程国蓉.
人的价值的重建——略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1):86-87.
4
刘会强,王文臣.
论马克思对现代形而上学“欲望”概念的双重批判[J]
.社会科学战线,2015(11):17-23.
被引量:1
5
张洁.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9):325-326.
被引量:1
6
程国蓉.
本体论和思维方式的历史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两个维度[J]
.巢湖学院学报,2005,7(5):1-4.
7
陆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1):19-20.
被引量:1
8
余栋华.
“从天国降到人间”到“从人间升到天国”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新探[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22(4):25-29.
9
刘艳.
神圣世界的消解与生活世界的开启--宗教批判视阈中现代性的生成[J]
.社会科学辑刊,2009(2):37-39.
被引量:1
10
邹诗鹏.
作为问题的当代哲学观变革[J]
.求是学刊,2002,29(6):9-11.
被引量:1
前沿
2014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