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 被引量:25

The Lack of Fatherhood and the Birth of the May Fourth Literatur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五四文学创建主体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人生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父权的缺失,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出现了断裂,约束"子"的外在规范失却了效能。没有了父权的规训,也就意味着由父权所承载的规则、秩序失却了存在的根基。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父权的缺失,为这批"没有父亲的孩子"成长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者,以及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建构者提供了历史的机缘。当然,五四文学的发生是众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考察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父子关系,分析五四文学的发生与父权缺失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以及父权缺失对五四文学的发生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可以发现五四文学发生的特殊规律。 The subjects of the May Fourth literature mostly centered around the theme of losing ones father in childhood.The lack of a father figure resulted in the severance of Chinese cultures tradi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Also,without a fathers discipline,the external rules and orders borne from having a father lose their roots.Under such background,the modern education and the aboli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the late Qing allowed for the will of the'son'to finally exert itself.The lack of father figures provided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the group of'children without fathers'to grow into the subvert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as well as the constructers of May Fourth literature and culture.Of course,the birth of the May Fourth literature result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factors,bu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father-son relationship of the subjects of the May Fourth literature,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the birth of the May Fourth literature and the lack of father figures.
作者 李宗刚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7,161,共13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10BZW104)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 1鲁迅.《父亲的病》,《鲁迅全集》第2卷,第294页. 被引量:2
  • 2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A]..《鲁迅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6页. 被引量:17
  • 3鲁迅.《故乡》,《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76,477,485,481页. 被引量:5
  • 4李大钊.《妇女解放与Democracy》,《李大钊文集》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02页. 被引量:1
  • 5沈雁冰.《苏季子不礼于其嫂论》,毛华轩点评.《茅盾少年时代作文》,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年,第13页. 被引量:2
  • 6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胡适全集》第18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4-25页. 被引量:1
  • 7刘北茂.《纪念长兄半农先生》,鲍晶编.《刘半农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57页. 被引量:1
  • 8俞平伯.《回忆新潮》.《五四运动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页. 被引量:2
  • 9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被引量:5
  • 10鲁迅.《自序》[A]..《呐喊》[C].,..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14

  • 1章培恒.传统与现代:且说《玉梨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2):19-20. 被引量:13
  • 2时萌.《<玉梨魂>真相大白》[J].苏州杂志,1997,(1):20-20. 被引量:1
  • 3平襟亚.《“鸳鸯蝴蝶派”命名的故事》,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被引量:3
  • 4徐枕亚.《死与自由》,《民权报》,1912年7月2日第11卷. 被引量:1
  • 5姚天亶.《雪鸿泪史》跋二,吴组缃.《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小说集六)》,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856页. 被引量:1
  • 6徐枕亚.《雪鸿泪史》自序,吴组缃.《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小说集六)》,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598页. 被引量:1
  • 7徐枕亚.《艺苑卷二》,《枕亚浪墨初集》,清华书局,民国20年4月10日第15版,第5页. 被引量:1
  • 8徐吁公.《枕亚浪墨序五》,《枕亚浪墨初集》,清华书局,民国20年(1931)第5版. 被引量:1
  • 9佩里·林克.《鸳鸯蝴蝶派-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城市通俗文学》,加利福尼亚大学1981年版. 被引量:1
  • 10夏志清.《台湾、香港、海外学者论中国近代小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5

二级引证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