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沙纳霉素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一类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1-2],对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染色体及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AmpC酶)均具有高度稳定性,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胞壁黏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黏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致使细菌胞质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解而杀灭细菌[3],其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4]。随着该类抗生素的的广泛使用,临床上不断出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医院内感染控制带来了极大困难。
出处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27-730,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