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真理的层次性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真理是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它的本质是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它在发展过程中受着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真理作为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不但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而且具有层次性。
作者
李权时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81-84,共4页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层次性
真理
客观对象
认识主体
认识对象
客观性
绝对性
分类号
B023.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1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48.
被引量:1
2
周德义.
真理辨析[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101-106.
被引量:1
3
张世英.
现实·真实·虚拟[J]
.江海学刊,2003(1):12-21.
被引量:38
引证文献
1
1
姚虎雄.
“求真”视野中的“生动·大气”教育[J]
.江苏教育研究,2013(10):17-19.
1
梅宪宾.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J]
.理论前沿,2007(12):25-26.
2
童世骏.
现代社会中理性和非理性之界限的相对性和绝对性[J]
.哲学研究,1996(7):31-34.
被引量:3
3
惠升.
论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相对性和绝对性[J]
.榆林学院学报,1999,12(1):1-2.
被引量:1
4
陈红心.
司法公正初探[J]
.政法学刊,2009,26(2):11-13.
5
白树震.
“辩证”视阈中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J]
.科学社会主义,2008(2):38-40.
被引量:1
6
孙荣.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应当克服的两种倾向[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5):26-29.
7
卢找律.
论相对和绝对范畴的特点及其本质意义[J]
.北方论丛,1984(4):9-14.
8
丁年森.
新论真理的绝对和相对[J]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9,14(3):17-20.
9
齐振海.
论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J]
.哲学研究,1978(7):8-14.
10
陶艳华.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德性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学术交流,2006(2):20-23.
被引量:1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