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谈汉语语法学上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 在词汇平面上,什么叫做“形式”,什么叫做“意义”,什么叫做“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我总以为问题比在语法平面上来得简单。这也许是错觉,因为自己没研究过词汇。譬如“红”这概念的语言形式在北京话是hong,语音上简直可以说没有“变体”。“红”这概念是跟一个形式(或说“它的形式”)严格地结合着的。这形式是物质的,在描写语言学上可以用话把它描写出来,
作者
陆志韦
出处
《中国语文》
1961年第6期12-18,共7页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汉语语法学
“意义”
描写语言学
“形式”
语言形式
“红”
北京话
平面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5
1
周国光.
儿童语言中的连谓结构和相关的句法问题[J]
.中国语文,1998(3):181-188.
被引量:17
2
萧璋.
论连动式和兼语式[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0):225-234.
被引量:26
3
杨月蓉.
连动句和兼语句中的语义关系——兼论连动式与兼语式的区别[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4(4):96-100.
被引量:6
4
陆俭明.
8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理论上的建树[J]
.世界汉语教学,1991,5(4):193-203.
被引量:11
5
邹韶.
连动式应该归入偏正式[J]
.世界汉语教学,1996,10(2):36-38.
被引量:7
6
陆俭明.
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管见[J]
.当代语言学,1989(2):86-97.
被引量:10
7
邢欣.
简述连动式的结构特点及分析[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9(1):116-122.
被引量:15
8
沈开木.
连动及其归属[J]
.汉语学习,1986(5):19-21.
被引量:6
9
宋玉珂.
现代汉语的对立式[J]
.天津师大学报,1983,3(3):82-87.
被引量:2
10
袁毓林.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
.中国社会科学,1995(1):154-170.
被引量:288
引证文献
4
1
方环海,甘露.
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概观[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5):59-63.
被引量:2
2
吴洁敏.
试论汉语动词的复迭及其语法意义[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6(3):98-106.
被引量:7
3
王灿龙.
新中国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
.中国语文,2019(4):493-509.
被引量:3
4
杨紫娟.
汉语形态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2021(34):5-8.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戴雪梅.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表达功能[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3):15-22.
被引量:5
2
李宇明.
论“反复”[J]
.中国语文,2002(3):210-216.
被引量:36
3
贺卫国.
《型世言》动词重叠的格式与特点[J]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3):83-86.
被引量:6
4
孙宜志.
动词AABB复叠式的语法意义及动词的特点[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1):66-72.
被引量:7
5
许有胜.
连动结构研究综述[J]
.兰州学刊,2007(9):137-142.
被引量:1
6
张蕾.
《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研究[J]
.宜宾学院学报,2008,8(4):92-95.
7
张明辉,王虎.
能动获知义句式的结构分析[J]
.汉语学习,2009(3):57-62.
被引量:2
8
张明辉,赵黎明.
能动获知义句式的语义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2):24-27.
9
闫克.
现代汉语介词配价结构探析[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1):61-65.
10
胡乘玲,孔国兴.
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七十年之际国内汉语语法研究管窥[J]
.中国图书评论,2020,43(10):73-81.
1
邓德华.
浅论英语中的歧义(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8(2):22-29.
2
陈万会.
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异——论英汉翻译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5-88.
被引量:13
3
张亚茹.
浅谈“否定词+数量词组”[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3(1):55-58.
4
王红生.
试论古汉语语序[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2):102-105.
被引量:1
5
王芝清.
“强调类”语气副词的界定及其句型分布[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1):40-42.
被引量:1
6
季永兴.
语言平面和语言教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0(1):33-38.
7
高林波.
谈汉语书面歧义结构的形成[J]
.长春大学学报,2001,11(2):50-53.
被引量:1
8
张法科.
英语歧义探讨[J]
.外语教学,1996,17(2):9-14.
被引量:9
9
张法科.
英语歧义探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2):34-37.
被引量:16
10
王琳.
歧义的语用探析[J]
.大家,2012(3):184-184.
中国语文
196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