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谓为本:汉语语法学症结所在——兼与陈炯同志商榷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最近反复拜读了陈炯同志在《北方论丛》上发表的两篇文章;深感在如何对待申小龙等同志所开展的对中国语言学的文化反思与历史反拨以及如何评价中国文化语言学等原则问题上,我们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分歧。
作者
杨启光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1990年第2期29-35,共7页
The Northern Forum
关键词
汉语语法学
同志
中国文化语言学
《北方论丛》
中国语言学
原则问题
文化反思
申小龙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7
1
1988年第2期上的《汉语的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学的革新》.
被引量:1
2
1989年第4期上的《洪堡德的人类语言学与申小龙的文化语言学》.
被引量:1
3
《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9月,P166.
被引量:11
4
陈炯.《汉语的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学的革新》.
被引量:1
5
黎箭熙.《新著国语文法》“今序”,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6页.
被引量:1
6
《立志革新却重蹈覆辙的<中国文法通论>》,连载于华中师大《语言学通讯》1987年第3,4期.
被引量:1
7
王力著..中国语言学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214.
8
何容著..中国文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61.
9
《汉语语法方法论反思》.载于袁晓园主编《文字与文化丛书(二)·青年语文论丛(1)》,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第28至55页.
被引量:1
10
申小龙.《汉语的人文性与中国文化语言学》,《读书》1987年第8期.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9
1
崔靓.
汉语流水句的判定要素与本质属性[J]
.外国语言文学,2023,40(6):59-69.
2
邹立志.
诗歌能挣脱语法的桎梏吗[J]
.当代修辞学,1998(1):28-29.
被引量:1
3
倪素波.
诗词曲中的名词语试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8(3):60-63.
4
申小龙.
汉语语法的“虚”和“实”[J]
.汉字文化,2002(2):4-9.
被引量:5
5
窦丽梅,王治理.
词话中虚字运用的修辞原则略说[J]
.修辞学习,2002(5):23-24.
6
李杰群.
连词“则”的起源和发展[J]
.中国语文,2001(6):525-530.
被引量:9
7
林秀君.
近体诗句式结构的弹性美感——兼论汉语民族特性[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7):86-88.
8
肖贤彬.
“使动”之为释义方法说[J]
.语言研究,2007,27(2):106-109.
被引量:9
9
李鲁平.
汉语语言认知的嬗变[J]
.齐鲁学刊,2008(4):132-135.
被引量:2
10
刘利.
“然而”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49-55.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34
1
张汝伦,申小龙.
论文化语言学[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0(2):47-54.
被引量:6
2
游汝杰.
文化语言学答疑[J]
.汉语学习,1989(3):1-3.
被引量:4
3
胡明扬.
当前国内外语言研究的趋向[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3):115-122.
被引量:1
4
申小龙.《走出麻木与悲凉》,载《书林》1989年第2期.
被引量:1
5
陈建民.《文化语言学说略》,载《语文导报》1987年第6期.
被引量:2
6
陈黎明.《中国古代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全国语言与文化研讨会论文.
被引量:1
7
陈建初.《文字与文化的认同及传统文字学的文化认同法》,全国语言与文化研讨会沦文.
被引量:1
8
张世禄.《人文精神,还是科学主义?》一书写的序,学林出版社1989年版.
被引量:1
9
王刚.《龙年的奉献-申小龙<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筒评》,载《淮阴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被引量:1
10
张汝伦.《语言与文化传统》,载《张汝伦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陈炯.
如何认识汉语语法学症结所在——与杨启光同志商榷[J]
.北方论丛,1991(1):72-78.
2
林归思.
中国文化语言学研讨综述[J]
.北方论丛,1991(6):19-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杨文全,张超.
伍铁平语言学学术批评思想初论[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83-89.
被引量:3
1
伍铁平,范俊军.
评申小龙部分著述中的若干问题[J]
.北方论丛,1992,0(2):33-48.
被引量:4
2
张文泰.
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的思维[J]
.北方论丛,1980,0(5):87-88.
被引量:1
3
陈炯.
如何认识汉语语法学症结所在——与杨启光同志商榷[J]
.北方论丛,1991(1):72-78.
4
张黎,朱晓农.
语言研究方法论对话札记——兼论语言研究中"科学主义"同"人文精神"之争[J]
.北方论丛,1991(6):27-32.
5
宋艳丽,骆世查.
信息时代“传而不通”的文化反思[J]
.编辑之友,2014(11):67-69.
6
逸如,冯韧.
当代中国语言学的世纪变革──评八年来《北方论丛》开展的文化语言学论争[J]
.北方论丛,1994(3):1-13.
7
申小龙.
对汉字拼音化应作文化反思[J]
.汉字文化,1989(Z1):20-21.
8
修辞学文摘[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5.
9
李侠.
关于旅游景点英译的文化反思[J]
.品牌(理论月刊),2015(10).
被引量:1
10
林归思.
中国文化语言学研讨综述[J]
.北方论丛,1991(6):19-26.
被引量:1
北方论丛
199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