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一八六○——一八六二年英国对太平天国政策的转变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坚决排外的咸丰帝及其一派重臣控制朝政,清王朝和英国之间的敌对状态并未缓解,同时由于太平天国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英国没有立即改变对太平天国的中立政策,仍然企图利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同时从双方牟利。然而,英国的在华官员却日益认识到,中国的起义将最终将危害英国的商务利益,只是由于干涉时机尚未成熟,他们才不得不对太平天国保持敌意的中立。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开创了扶持清王朝、使之渐至于强大的对华政策,帮助清王朝镇压太平军正是这一政策的具体步骤之一。这一政策实施的前提是清朝对外态度的转变。1861年底的辛酉政变正是这一转变的标志。至此,英国对太平天国干涉的条件全部成熟,故不惜挑起战端,于1862年2月开始了对太平天国的公开干涉。
作者 戴莹琮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124-132,123,共10页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韩明.《太平天国对外经济关系试探》(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论文). 被引量:1
  • 2普鲁斯致威妥玛,1860年12月29只,F.O.17/339;转引自蒋盂引.《第二次鸦片战争》,235页. 被引量:1
  • 3梅邦.《1860-1864年的太平军》.《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二辑,161页,162页. 被引量:1
  • 4吴云.《两尺腔》,《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六),138页. 被引量:1
  • 5普鲁斯致威妥玛,1861年2月9只,F.O.17/350;转引自蒋盂引.《第二次鸦片战争》,235页. 被引量: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