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陶渊明诗歌艺术风格探美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伟大诗人之一。他一生的重要诗歌,大都是归隐后所作,其诗歌艺术风格总的基调是自然、朴素,具有自然朴实的抒情美、情趣盎然的意境美和朴质无华的语言美。本文拟从情感的抒发、意境的创造和语言的运用等三个方面来探讨陶诗的艺术风格。
作者
白旭辉
机构地区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年第8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
风格
分析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朱彤.
略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J]
.阅读与鉴赏(教研),2007(7):40-44.
被引量:1
2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文学史 1[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371.
3
李萍.
天然去雕饰——试论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特征及形成因素[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5):16-17.
被引量:3
4
孙杰军.
陶渊明诗歌风格之我见[J]
.宿州师专学报,1999,14(4):26-28.
被引量:2
5
刘叶敏.
浅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风格[J]
.双语学习,2007(11M):213-21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2]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96.
被引量:1
2
[3]谢先俊译注.陶渊明诗文选[M].巴蜀出版社,1990.
被引量:1
3
[4]顺战垒.中国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4
[5]钟嵘.诗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
1
王岩.
驳“陶谢并称”说[J]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8-54.
2
张洪艳.
论陶渊明诗歌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J]
.现代交际,2015(11):77-78.
被引量:1
3
高海燕.
浅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怀[J]
.青年文学家,2014,0(8X):52-52.
同被引文献
10
1
李思瑶.
论陶渊明诗歌的语言艺术[J]
.汉字文化,2021(3):38-39.
被引量:1
2
洪林钟.
鸟·菊·酒——略论陶渊明诗歌意象建构及其人格凸现[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0(4):19-26.
被引量:6
3
高云亮.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略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5):75-78.
被引量:2
4
张鹏丽,陈明富.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简析陶渊明诗歌语言的白描艺术[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3):68-69.
被引量:4
5
张洪艳.
论陶渊明诗歌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J]
.现代交际,2015(11):77-78.
被引量:1
6
王宁宁.
解读陶渊明诗歌的“诗情画意”——以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为例[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7(1):124-128.
被引量:2
7
王理超.
论陶渊明诗歌的融合性艺术[J]
.汉字文化,2017(6):63-66.
被引量:1
8
王理超.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渊源新探[J]
.德州学院学报,2018,34(5):23-26.
被引量:1
9
蔡彦峰.
心无宗与陶渊明诗歌艺术考论[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38(5):50-57.
被引量:1
10
李垚.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怀[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11):116-11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汤琛珺.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意向研究与分析[J]
.北方文学(中),2018,0(12):36-37.
2
韩萱怡.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11):87-8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卉.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风格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22):9-12.
1
杨道麟.
试论经典诗歌的美学特征[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430-435.
被引量:1
2
王俊玲.
论曹靖华散文的抒情艺术[J]
.青年文学家,2012,0(11X):212-212.
3
王俊玲.
论曹靖华散文的抒情艺术[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7):76-77.
4
刘海利.
论韩孟诗派的产生及其诗歌艺术风格[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9(1):78-79.
5
周庆弄.
浅谈李商隐的双重仙道观[J]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4):38-42.
被引量:1
6
江瑛.
论贾岛诗与“同光体”[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6(1):77-81.
7
胡红艳.
冷静与抒情的和谐美[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8):109-110.
8
牧阿珍.
从《这清晨,这欣喜》探寻费特诗歌的艺术美[J]
.俄语学习,2017(1):26-29.
9
贺静恩.
浅谈乌斯道诗歌艺术风格[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0):256-256.
10
彭英.
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的美学特质[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3):59-61.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