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手术瘢痕治疗中心
被引量:
2
Non-surgical scar treatment cente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尽管关于瘢痕形成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大多数研究认为,其主要是由于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组织修复和再生的调节机制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创伤修复出现异常的纤维化。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发生率高,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约占美容外科患者的1/3,也是临床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
作者
杨蓉娅
陈卫
机构地区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皮肤损伤修复研究所
出处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41-242,共2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
关键词
瘢痕
非手术治疗
治疗中心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9
1
古琴妹,杨杨,齐向东.
外用细胞生长因子应用于激光治疗面部老化及瘢痕术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0,31(2):92-95.
被引量:13
2
马常明,蔡景龙,牛扶幼,宗宪磊,陈莹,刘林嶓.
皮肤滚针导入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效果观察[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2,28(3):185-189.
被引量:21
3
沈轶彬.
压力治疗对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171-172.
被引量:7
4
谭加,付晋凤.
压力疗法对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
.中华烧伤杂志,2013,29(6):509-515.
被引量:21
5
闫江,高国珍,闫涛.
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对减少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对比研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4):51-52.
被引量:2
6
杨金初.
压力治疗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疗美容,2016,6(1):32-34.
被引量:4
7
王斌,瞿伟,周粤闽,胡银娥.
点阵式Er:YAG激光治疗面部混合型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6):637-639.
被引量:4
8
纪雪亮,王意,蓝蔚,刘衍智,易先锋.
压力治疗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远期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5):521-525.
被引量:35
9
李晓敏,赵鸿玉,柏建雪.
手烧伤患者瘢痕严重程度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235-236.
被引量:10
10
程小皙,刘士强,周毕峰,吴焱秋,马显杰.
CO_2剥脱性点阵激光与1550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研究现状[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28(3):187-189.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2
1
陈曦.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应用压力治疗的远期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2):41-43.
被引量:6
2
丽丽,孙立.
激光治疗瘢痕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21,30(3):167-17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刘洋,黄世梅,高文婷,肖静静,孙丹.
二氧化碳超脉冲激光治疗烧伤后面部瘢痕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80):120-121.
被引量:2
2
张世奇,李海航,吕开阳,朱世辉.
强脉冲激光联合压力疗法治疗深度烧伤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8,30(1):60-63.
被引量:10
3
黄林军.
综合护理干预在烧伤后瘢痕瘙痒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8):175-177.
被引量:3
4
田凌云,李映兰,吴英,张莹.
压力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有效性的荟萃分析[J]
.中华烧伤杂志,2019,35(9):668-675.
被引量:34
5
赵丹丹,彭国琴,金素琴.
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特点和康复治疗效果[J]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6):3036-3038.
被引量:9
6
李小燕,聂磊,郭伟,程绍航,冯明智.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观察[J]
.安徽医药,2023,27(2):324-327.
被引量:22
7
贾俊晗,张坤,刘慧泽,刘传玲.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双波长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140例[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23,32(3):167-173.
被引量:2
8
李海建,李甲,王大伟,郑大伟,朱辉,赵春旭.
[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手指远节指腹缺损[J]
.临床骨科杂志,2023,26(5):674-676.
9
张秋华,张永翠,李凤霞,刘昕.
CO_(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预测模型构建[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24,33(4):187-194.
1
付小兵.
肿瘤坏死因子与创伤修复[J]
.国外医学(军事医学分册),1991,8(3):101-103.
2
陈红清.
皮肤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J]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2):104-106.
被引量:2
3
唐甜,陕光,张妍.
大黄素对实验性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TGFβ_1表达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5):477-478.
被引量:11
4
牛效敏.
膀胱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03B):573-573.
被引量:13
5
吴燕,王友亮,陈克平.
MicroRNA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J]
.生物学杂志,2014,31(5):81-84.
被引量:2
6
彭霖,林彤.
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与黑素细胞及黑素生成关系的研究进展[J]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42(6):483-485.
被引量:1
7
付小兵,程飚,刘宏伟.
创伤修复与肿瘤发生之间的信号联系[J]
.创伤外科杂志,2007,9(2):174-176.
被引量:3
8
边炜,史本康.
前列腺癌的诊断[J]
.山东医药,2009,49(46):108-108.
被引量:3
9
魏见芳,戚晓霞,刘玉.
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癌痛的护理[J]
.中外医疗,2010,29(19):125-125.
被引量:2
10
李波,谭军.
瘢痕的激光治疗[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1031-1033.
被引量:7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