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政治参与非理性化析论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非理性化是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效应之一,主要表现为参与极端和参与盲从两种形式。网络政治参与非理性化主要缘于网络技术特点、网民结构失衡、群体极化效应、现实中负面情绪在网上的折射等。网络政治参与非理性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戕害政治民主、侵蚀政治稳定、危害社会和谐三个方面。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29,共8页 Journal of Fujia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地方治理中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AZZ002) 陕西省统战部课题<传播学视域下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实效性研究> 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研究>(项目编号:BS13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8

二级参考文献21

  • 1陈力丹.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J].国际新闻界,1998,20(Z1):84-90. 被引量:83
  • 2朱大可.中国“哄客”的仇恨快意[J].中国新闻周刊,2005(25):72-72. 被引量:9
  • 3沃纳·赛佛林 小詹姆斯·坦卡特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63~264页. 被引量:14
  • 4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48-49. 被引量:3
  • 5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75页. 被引量:11
  • 6斯·齐泽克,查日新(译).抵御民粹主义诱惑(上)[J].国外理论动态,2007(9):69-73. 被引量:12
  • 7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大众观念理论:沉默的螺旋的概念》,载《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235页. 被引量:1
  • 8彭兰.《网络传播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44页. 被引量:1
  • 9约瑟夫·B·瓦尔特.《以电脑为媒介的传播:非人际性、人际性和超人际性的互动》,载《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443页、第413页. 被引量:2
  • 10崔倩,周葆华,刘芊.《网络上的沉默者和活跃者—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局域网(8net)BBS使用者为例》,www.mediachina.net 被引量:1

共引文献533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