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利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行为能力培养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亲社会行为作为道德行为的组成部分,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对个体健康发展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作用[1]。利他行为也是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利他行为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校园氛围,推动校园先进文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并最终实现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作者
王永会
张雅君
李亚兰
王法汀
机构地区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生工作处
出处
《校园心理》
2014年第4期274-276,共3页
Journal of Campus Life & Mental Health
关键词
利他行为
能力培养
大学生
影响因素
亲社会行为
人际交往能力
校园氛围
个体健康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5
1
钱新斌,张晓蕾.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及培养[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79-82.
被引量:4
2
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2.
3
陈健芷,宋琳婷,王佳欣.
大学生利他行为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
.教育探索,2012(2):140-141.
被引量:13
4
黄晓凤.
试论利他行为及其培养[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2):71-74.
被引量:3
5
付云华,吴丽.
论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利他行为[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2):152-15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沈文华.
浅论促进利他行为[J]
.科技资讯,2008,6(23):222-223.
被引量:4
2
寇彧,唐玲玲,刘伟,胡敏中.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4-49.
被引量:73
3
寇彧,付马,马艳.
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4):43-48.
被引量:46
4
叶航.
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J]
.经济学家,2005(3):22-29.
被引量:109
5
张旭昆.
试析利他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原因[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4):13-21.
被引量:21
6
张志祥.
当代青年利他行为弱化的多视角审视[J]
.中国青年研究,2005(12):20-25.
被引量:19
7
牛巨龙,田爱民.
加强大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的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6(5):87-89.
被引量:20
8
何安明.
大学生移情能力与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2):154-156.
被引量:34
9
曾庆东.
见义勇为观的现代错位及其拯救——当代大学生见义勇为观的调查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383-386.
被引量:2
10
杨美荣,李建明.
大学生利他行为的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804-805.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19
1
卢阳,商卫星.
略论大学生利他行为[J]
.企业导报,2013(16):153-154.
2
李金地,张雯.
助人行为期望回报的心理分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7):152-152.
3
彭怀祖.
关于榜样与偶像转化的思考[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0):33-36.
被引量:6
4
朱翠银.
“彭宇案件”破窗效应及其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J]
.社会心理科学,2012,27(9):186-190.
被引量:1
5
梁爽.
当代青年利他行为弱化现象探究[J]
.学术交流,2013(7):27-30.
被引量:3
6
商卫星,卢阳.
利他行为的启动因素[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27(5):39-42.
被引量:1
7
叶露,丁芳.
小学儿童对“仁慈”概念和行为的理解及教育建议[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1(6):125-130.
8
李君,王兰,曹立云,贾冰.
“90后”实习护生对护理中利他行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
.全科护理,2015,13(15):1463-1466.
被引量:4
9
孙倩倩.
试析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J]
.青年与社会,2015,0(8):30-31.
10
王小莹,莫洁宜,殷程强,罗春婷,胡志宏,李文明.
江西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地游客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理:地方依恋的视角[J]
.北极光,2019(1):94-97.
同被引文献
27
1
张会平,李虹.
大学生动机缺失状况的调查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S1):58-63.
被引量:17
2
王小璐,风笑天.
网络中的青少年利他行为新探[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8(1):16-19.
被引量:36
3
冯小林,谷声燕.
对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社会环境因素的考察[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6):124-128.
被引量:5
4
朱力.
旁观者的冷漠[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7,34(2):114-125.
被引量:32
5
彭庆红,樊富珉.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49-51.
被引量:60
6
何安明.
大学生移情能力与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2):154-156.
被引量:34
7
曾庆东.
见义勇为观的现代错位及其拯救——当代大学生见义勇为观的调查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383-386.
被引量:2
8
杨美荣,李建明.
大学生利他行为的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804-805.
被引量:19
9
韩德昌,王大海.
人口统计特征、社会环境因素与中国大学生信用卡持有关系研究[J]
.上海金融,2007(11):79-83.
被引量:12
10
刘林平,张春泥.
农民工工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企业制度还是社会环境?——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工资的决定模型[J]
.社会学研究,2007(6):114-137.
被引量:227
引证文献
2
1
谭远发,黄进,杨文婷.
社会环境因素对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居民见义勇为调查为例[J]
.社会科学研究,2015(6):136-142.
被引量:3
2
代美艳,查雪纯.
浅论大学生利他行为影响因素及行为能力培养[J]
.丝路视野,2017,0(30):106-10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潘莉娟.
论影响大学生良心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J]
.智库时代,2018(34):198-198.
2
路发萍,张晓锋.
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为分析——基于南阳市大学生的调研[J]
.理财(审计),2019(6):48-51.
3
冯源.
人性标准与见义勇为的行为构造[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35(4):10-21.
4
申莎,普琳洁,祁馨宇.
情感共鸣与自我调节反馈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创新路径[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6):13-23.
5
黄心语,吴君洋,谭文豪,张浩博,刘璐,陈昌霞.
抗疫精神对青少年利他行为和态度的影响[J]
.心理学进展,2021,11(9):2129-2137.
1
邵贵平.
关于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21-23.
被引量:14
2
杨美荣,李建明.
大学生利他行为的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804-805.
被引量:19
3
15个月婴儿能判断是否公平[J]
.大众健康,2011(12):13-13.
4
李双双,张永春,李雪平.
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特质移情与利他行为的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2):359-362.
被引量:25
5
李曼雯.
助人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
.校园心理,2011,9(6):400-401.
被引量:2
6
郑显亮,张婷,袁浅香.
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通情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550-551.
被引量:28
7
每夜7至8小时睡眠最适宜[J]
.医药与保健,2009(10):5-5.
8
每夜七八小时睡眠最佳[J]
.保健医苑,2010(7):55-55.
9
郑显亮,祝春兰,顾海根.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的编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606-608.
被引量:43
10
肖峰.
爱是心理健康之源[J]
.中国健康月刊,2010,29(2):84-85.
校园心理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