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青年需求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当代青年需求是对青年开展有效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必要而紧迫。当代青年需求具有丰富性与复合性共存、分层性与特殊性共存、矛盾性与冲突性共存等明显特征。青年需求的内涵应在身心健康、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社会参与和权利表达等基础上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和探究,才能准确把握其特征。
作者
刘俊彦
机构地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Journal of 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s
关键词
青年需求
分层性
特殊性
分类号
D669.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24
同被引文献
164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50
参考文献
9
1
关力.
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及其成就需要理论[J]
.管理现代化,1988,8(1):48-49.
被引量:8
2
本书编写组编..共青团十六大报告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8:248.
3
熊易寒.
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J]
.开放时代,2010(1):94-110.
被引量:118
4
杨丽珠.
中小学生需要倾向性发展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2(2):24-28.
被引量:2
5
黄希庭,张进辅,张蜀林.
我国大学生需要结构的调查[J]
.心理科学通讯,1988,11(2):9-14.
被引量:67
6
曾效葵,耿超明,李建森,董晓莉,王红艳,董斌,王新聚.
大学生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2):29-32.
被引量:9
7
涂庆皓.
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需求变化与引导[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5-88.
被引量:2
8
刘俊彦主编..新生代 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287.
9
段成荣,周皓.
北京市流动儿童少年状况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01(1):5-11.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冯光.
论大学生幸福及其实现[J]
.高等农业教育,2005(1):39-42.
被引量:2
2
邱文杰,李容.
合理整合文献资源 建立高校特色馆藏[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1):84-85.
被引量:2
3
朱伟珏.
一个揭示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框架[J]
.社会科学,2006(5):106-117.
被引量:44
4
吴霓,丁杰,邓友超,张晓红,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专题研究组.《中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调研报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网,http://219.234.174.136/snxx,juece/snxx-20040905153019-40.html.
被引量:1
5
苏永通,沈颖等.《"刺头学校"搏命记》,载《南方周末》2006年9月28日.
被引量:1
6
《沪加大投入引导农民工子女学校向民办学校发展》,东方网,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qtmt/20080407/ula418449.html,2008年4月7日.
被引量:1
7
G. Lenski, Power and Privilege: A Theory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 1966.
被引量:1
8
2008年3月30日与久牵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农民工子女杨洋的访谈记录.
被引量:1
9
2008年4月29日在沪城中学的访谈记录.
被引量:1
10
2008年7月16日对农民工子女杨洋的访谈记录.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24
1
张俊杰,刘婷,陈艳玲,顾琼,于海波.
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结构的调查分析及启示[J]
.心理月刊,2021(9):18-20.
被引量:1
2
张帆.
家庭背景、班级情境与青少年的跨群体交往[J]
.社会,2022,42(1):180-211.
被引量:1
3
严善平.
户籍差异、教育获致与城市正义——上海市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实证研究[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8(1):119-139.
4
宋鑫淼.
课堂之外的职校生:对底层子弟“混日子”文化的再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2023(1):17-28.
被引量:5
5
崔琪.
农民工基督徒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J]
.当代青年研究,2021(6):123-128.
6
高慧斌.
乡村教师地位的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J]
.教育科学,2023,39(5):75-81.
被引量:2
7
彭巧胤.
当代高校学生干部需要心理和激励方式研究[J]
.文教资料,2008(13):186-187.
被引量:2
8
宋利国.
当代高职学生需要发展的初步研究[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26(3):31-33.
被引量:2
9
李锐.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专学生需要结构特点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5):78-82.
被引量:4
10
车艺.
当代大学生需要结构发展趋势研究[J]
.青年研究,1998(11):21-26.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
164
1
何雨虹.
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动员青年的新路径探索[J]
.新媒体研究,2022,8(1):17-19.
被引量:1
2
崔岩.
就业质量视角下的外卖骑手就业脆弱性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21(5):93-99.
被引量:35
3
何志武,陈呈.
公共决策视域下的网络民意分析:主体性、科学性与倾向性[J]
.电子政务,2020,0(2):66-75.
被引量:7
4
郑德高,闫岩,廖航,牟琳,陆容立.
青年发展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建设评价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2022(S02):33-39.
被引量:8
5
俞萍.
婚姻对青年行为与选择的影响——已婚青年与未婚青年的比较分析[J]
.开放时代,2000(12):51-55.
被引量:2
6
李友梅.
社会结构中的“白领”及其社会功能——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上海为例[J]
.社会学研究,2005(6):90-111.
被引量:83
7
王春娟.
科层制的涵义及结构特征分析——兼评韦伯的科层制理论[J]
.学术交流,2006(5):56-60.
被引量:102
8
李传银,刘奉越,董吉贺.
成人学习障碍归因及调控策略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06,12(6):91-94.
被引量:19
9
夏玉珍,吴娅丹.
中国正进入风险社会时代[J]
.甘肃社会科学,2007(1):20-24.
被引量:96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被引量:164
引证文献
14
1
李佳.
发展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社会适应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31(3):78-82.
被引量:2
2
成蕾,兰亚明.
当代青年学习方式变革的现状、影响与引导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6(6):109-113.
被引量:7
3
张桂华.
“理解”视域下的谈心教育:以青年思想引导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19(10):106-111.
被引量:9
4
傅蕾,程豪.
有了工作就丢了学习?——当代在职青年学习需求的实证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19,0(5):38-45.
被引量:5
5
许晓玲.
“国家-个人”的镶合:新时代塑造青年担当的基本策略[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1):34-38.
6
张阳,刘蕾.
建党百年来青年成长成才价值目标实现的历史演进与现实路径[J]
.中国青年研究,2021(6):39-46.
被引量:11
7
雷开春,田文强,林海超.
网络热点中的青年需求与现实困境——基于在线文本话题分析[J]
.青年学报,2021(2):80-88.
被引量:2
8
左瑞婷,熊慧洁.
人才新政背景下新西安青年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以职业发展为视角[J]
.活力,2021(20):111-112.
9
孙琦琰.
关于青年工作实践路径优化的思考——基于“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的视角[J]
.青年学报,2022(5):51-56.
10
张瀚心.
青年发展需求的回应和解决路径分析——基于河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6):63-66.
二级引证文献
50
1
石汉荣,徐梦芝,金浙奇,崔洪雷(指导).
大学生志愿者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6):64-65.
2
林海峰.
干部纪律教育中的谈心式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8):46-47.
3
谭凌云,杨光树.
新形势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
.世纪桥,2023(3):39-41.
被引量:1
4
陈鹏.
中国社会治理40年:回顾与前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2-27.
被引量:52
5
张昕怡.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变化的探析[J]
.中国市场,2017(9):134-135.
被引量:1
6
欧融.
“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价值观认同的挑战与应对[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3):56-59.
被引量:2
7
曾嫘.
设备远程故障诊断与协同维护管理系统研究[J]
.价值工程,2018,37(7):65-70.
8
陈鹏.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
.社会治理,2018(3):36-42.
被引量:1
9
傅蕾.
在职青年学习需求量表编制研究[J]
.终身教育研究,2018,29(6):69-75.
被引量:2
10
翁洁.
表达性艺术治疗对大学生团体归属感的影响[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1):37-43.
被引量:10
1
陈鑫,贾钢涛.
延安时期《中国青年》杂志的办刊特色及启示[J]
.兰台世界(上旬),2015(12):159-160.
被引量:2
2
周振玲.
媒体对弱势群体报道探析[J]
.新闻前哨,2012(8):86-87.
被引量:3
3
谢艳芳.
《国际图联图书馆电子借阅原则》解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36-140.
被引量:9
4
张洪安.
媒介伦理与弱势群体报道[J]
.青年记者,2014,0(07Z):7-8.
被引量:2
5
张红明.
以建构网络公共领域推动网民主体性的提升[J]
.今传媒,2015,23(10):18-19.
6
李昊青.
社会弱势群体信息权利表达研究——影响成因、表达特点与价值意涵[J]
.现代情报,2011,31(12):18-20.
被引量:4
7
张莉莉.
浅析网络社会中的公民成长[J]
.改革与开放,2010(3X):82-83.
被引量:1
8
闫翠萍,蔡骐.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圈子文化[J]
.湖南社会科学,2013(4):263-266.
被引量:22
9
古乔.
我们自己眼中的中国──致英国《经济学家》[J]
.国际经济评论,1996(Z5):14-17.
10
胡正荣.
权利表达与协商民主:辨析新媒体时代的公民网络社会参与[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6):5-7.
被引量:1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