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系统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间的关系
被引量:1
出处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6-68,共3页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基金
教育部高层次创新人才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21
1 林文注 王佩.实验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93,1.. 被引量:11
2 Besedovsky HO, Del Rey, Sorkin E.Immune-neuroen-docrine interactions.J Immunol., 1985,35:750-753 被引量:1
3 朱长庚.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J] .解剖学报,1993,24(2):216-221. 被引量:75
4 Besedovsky HO, Sorkin E.Network of immune-neuroen-docrine interactions.Clin Exp Immunol., 1977,27(1): 1-6 被引量:1
5 Brown R, Li Z, Vriend CY, et al.Suppression of splenic macrophage interleukin-1 secretion following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of interleukin-1: evidence of sympathetic control.Cell Immunol., 1991,132: 84-88 被引量:1
6 谢启文主编..现代神经内分泌学[M],1999:472.
7 王启才.经络学说及其临床应用[J] .针灸临床杂志,1995,11(1):53-56. 被引量:6
8 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8. 被引量:6
9 李鼎主编..经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5.
10 蔡定芳,沈自尹.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的思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7):442-445. 被引量:52
二级参考文献107
1 尚宏梅.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1993,6(3):47-48. 被引量:1
2 李智.神效止痛膏镇痛机理探讨——附治疗肝癌68例临床资料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6):22-23. 被引量:4
3 富杭育,周爱香,查显元,郭淑英.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机理探讨──对下丘脑和血浆中环核苷酸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4):1-4. 被引量:21
4 翟道荡,陈汉平,王瑞珍.耳穴探察和腧穴刺灸在肿瘤诊治方面的应用[J] .针灸临床杂志,1993,9(2):95-99. 被引量:1
5 元建国,周荣兴,周呜生,龚其美.针刺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J] .针刺研究,1993,18(3):174-177. 被引量:13
6 倪鑫,林葆成,王成海,朱鹤年.β-内啡肽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3,9(1):14-17. 被引量:14
7 富杭育,周爱香,查显元,郭淑英.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探讨——对下丘脑前列腺素E_2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1):667-669. 被引量:30
8 文琛.对经络实质问题的讨论[J] .中国针灸,1993,13(2):23-27. 被引量:20
9 黄喜梅,苗典中,王绍霞.电针足三里穴治疗化疗引起胃肠反应108例报告[J] .河南中医,1994,14(2):113-114. 被引量:11
10 焦一鸣,王放.论化瘀与致瘀的双向调节药机理[J]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5):230-231.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218
1 王艳宇,胡淑萍.胡淑萍主任医师桂枝汤儿科临床应用举隅[J] .新疆中医药,2022,40(3):47-49.
2 熊飙,肖达.颈夹脊穴长针深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10(14):36-37. 被引量:16
3 陈伟,王建江,曹棉英,何东江.浙江省优秀划船运动员赛前血清某些激素浓度的变化[J] .浙江体育科学,1999,21(6):55-57.
4 杨丽,林代华.《伤寒杂病论》双向调节研究述评[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0-1682. 被引量:2
5 邵萍,忻志平,裘敏蕾,胡栋,车涛.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4):24-26. 被引量:24
6 陈真,杨则宜,姚鸿恩,周未艾,王启容,李良鸣.益气补肾中药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睾丸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898-5900. 被引量:6
7 全建峰,孙晓红,吴晓康.肾阴虚证实质研究的思考[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5):10-11.
8 梁欣,吕明庄,贺志光.耳针、艾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血清褪黑素含量及其昼夜节律性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4,24(8):573-577. 被引量:22
9 卿素珠,杨延平.鸡脾脏中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特点[J] .动物医学进展,2004,25(6):110-112. 被引量:4
10 张宝文,王迎新,沈梅,姜松鹤,王建明,高滨昌,李成永,陈晓云.取热刺法对大鼠实验性前列腺炎白细胞介素-2及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6):365-366.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28
1 邓亲恺.探索经络本质的新途径[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5):409-413. 被引量:4
2 穆祥,段慧琴,张涛,黄会岭,索占伟,胡格.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网络自律运动有序性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55-60. 被引量:29
3 魏瑚,林玉英.国外经络针灸研究概况[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5):105-106. 被引量:1
4 张维波.经络循行线热传递特性的初步观察[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6,13(1):22-24. 被引量:19
5 杨跃平,李启林.物理学在针灸经穴研究中的应用[J]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6,13(1):76-78. 被引量:10
6 张力.运用“场”学说探讨针灸经络[J]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36-38. 被引量:8
7 林先哲,吕文祥,李国强,关云.人体经络穴位的电发光研究[J] .大自然探索,1990,9(1):50-52. 被引量:4
8 李玉衡.神奇的经络[J] .首都医药,2007,14(02S):39-41. 被引量:1
9 田存好,朱汉章.关于经络实质的探讨[J] .科学之友,2007(04B):58-59. 被引量:8
10 孙平生,张江艳,张柯欣,曲巍.用声轨迹标定大肠经体表线路研究的新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5):195-19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1
1 陈军,蒙德慈,巩江,李娜,赵鹏辉,张新刚,黄龙,刘洋,倪士峰.“经络”的物质及组织学基础研究概况[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6):13-16. 被引量:1
1 卢文丽,方肇勤.近10年中医证候发生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4):109-112. 被引量:2
2 廖年生,朱兆洪,吴锐,孟华,李卫红,秦玫.穴位主治与神经节段相关性的分析[J] .上海针灸杂志,1997,16(5):24-25. 被引量:13
3 李晓君.论经络与血脉的源流异同[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6):6-8. 被引量:12
4 吕星海.五行与养生[J] .大家健康,2013(8):26-26.
5 吕斌.五行与养生[J] .医食参考,2013(6):64-64.
6 王海燕,邱幸凡,张六通,高铁祥,金远林.“祛瘀生新”内涵及机理探讨[J] .中医药学刊,2006,24(8):1493-1495. 被引量:22
7 何煜宇,卢美璘,尤艳利.合谷、太冲穴对的作用机制研究概况[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28-230. 被引量:15
8 吴先奇,姜燕,牟敏.论肺系疾病治宜通[J] .国医论坛,2001,16(4):14-15.
9 谢立君.对于藏象学说的形成及其中的“脾”“肾”二脏与现代医学生理学相关部分联系的思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3):1369-1370.
10 戴伟.“四关”穴初探[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249-249.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