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Journal of Xuzhou Education College
同被引文献13
-
1李菊芬,梁晓峰,杨世源.对“完全学分制”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5):48-49. 被引量:12
-
2冯贵宗.对我校逐步实施学分制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32-35. 被引量:2
-
3郭必裕.学分制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1998,18(S1):39-41. 被引量:11
-
4陈向明.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四次改革浪潮[J].比较教育研究,1997(3):21-27. 被引量:83
-
5杨德广.建立中国特色的学分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2002,(专刊):30-33. 被引量:1
-
6侯晋川.关于学分制的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1998(2):16-18. 被引量:11
-
7厉岩,彭厚鹏,沈继权,章敏,王月兵.高等医学院校学分制选修课现状调查及分析[J].医学教育,2000(3):8-11. 被引量:7
-
8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8):46-46. 被引量:169
-
9李月华.关于学分制的思考[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2001(1):92-94. 被引量:5
-
10邹晓平,刘健,梁红.学分制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1(7):81-82.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7
-
1刘凤云.高职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74-79. 被引量:2
-
2卢绍娟.对高校学分制的探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4(z1):30-33.
-
3杨进.国外学分制模式之比较与我国的教学管理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4):26-29. 被引量:16
-
4王素华,张凌燕,黄丽华,郝金奇.预防医学专业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0):139-142. 被引量:2
-
5熊茂湘,彭晓华,禹建柏.高等专科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思考[J].娄底师专学报,2002(4):85-87.
-
6郇良勋,陈建中,杨伟文.浅议学分制改革的突破口[J].江苏高教,2003(3):68-70. 被引量:6
-
7王琨.对成人高教实行学分制的探讨[J].成人教育,2003,23(12):33-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7
-
1汪培,李冰彬.关于学年学分制条件下高校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2):118-122. 被引量:1
-
2陈振兴,佴钢,林昱.云南财贸学院学分制下的选课系统改革初探[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4,20(S1):69-72. 被引量:2
-
3孟少英,孙诚,赵瑞华.本科生导师制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80-81. 被引量:23
-
4刘明伟.实施“回归培养”实现学、术融合[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7(1):28-32. 被引量:1
-
5姜颖.实行学分制是成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探索[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7(3):32-34. 被引量:1
-
6黎汉杰,孙韶,张根友.对学分制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4):65-66. 被引量:5
-
7李红英.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84-85. 被引量:7
-
8霍玉敏.国内外高校学分制浅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42-144. 被引量:7
-
9胡丽华,黄国敏.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153-154.
-
10周建民,茹阳.美国大学学分制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446-450. 被引量:32
-
1陶小模,张朝晖.浅论创新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20(4):54-56. 被引量:2
-
2张扬,李孟辉,易自力.课程综合化:内涵、特征与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09(3):58-60. 被引量:2
-
3蒋旋新.大学和谐发展文化特征与模式探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6):29-31. 被引量:1
-
4许珍花.微信平台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服务中的特征与模式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6(7):27-28. 被引量:6
-
5刘晓,徐珍珍.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的内涵、特征与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6(8):66-69. 被引量:11
-
6李志平,吴卫东.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升本”特征与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6):39-41. 被引量:9
-
7钟凯凯.地方政府与地方院校战略联盟:动因、特征与模式[J].现代教育管理,2012(2):20-24. 被引量:4
-
8专题:创新创业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19(3):42-42.
-
9蒲玉国,吴时国,李道轩,宋建勇,刘元,王建林.东营凹陷高青砂岩体物源方向与沉积模式研究[J].地球学报,2005,26(2):145-150.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