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的创造”——与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教授的对话
被引量:22
On 'Creation of Instruction'--Conversation with Professor Sato Manabu from Japan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4-36,共3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139
-
1陈岩,汪新建.米德“符号互动论”思想的新诠释[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5-140. 被引量:6
-
2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教育研究,1999,20(11):3-10. 被引量:142
-
3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学中的“三体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3):79-95. 被引量:41
-
4伍宁.课堂教学时空构成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63-68. 被引量:25
-
5肖凤翔.教育中的知识价值取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7-80. 被引量:8
-
6钟以俊.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美学法则[J].课程.教材.教法,1995,15(7):8-11. 被引量:6
-
7王坦.合作学习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1997(2):33-36. 被引量:98
-
8吴松.认真抓好儿童少年创造发明意义重大──赴日本国考察报告之一[J].中国科技奖励,1994,2(1):22-24. 被引量:1
-
9顾小清,王炜.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7):18-21. 被引量:343
-
10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3):32-38. 被引量:357
引证文献22
-
1汪禄应.从“基础学力”看基础教育和语文课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4):66-69. 被引量:1
-
2肖川,曹广祥.课程知识的特征与生成过程[J].教育发展研究,2007,27(03A):47-50. 被引量:10
-
3吴成业.对话教学:内涵、价值追求及其建构[J].现代教育论丛,2009(1):13-16. 被引量:6
-
4吴成业,吴志红.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问题、原因及策略——从对一堂英语课的评价出发[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7):37-39. 被引量:1
-
5曾智昌.美、日实施创新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67-170. 被引量:1
-
6高丹丹.未来课堂的教学结构探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2):54-60. 被引量:13
-
7武小鹏,张怡.基于FIAS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以2014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两节观摩研讨课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5):87-91. 被引量:16
-
8刘效川,郑友训.中日两国合作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以王坦与佐藤学为例[J].浙江教育科学,2015(6):10-13.
-
9郑友训,刘效川.中日两国合作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以王坦与佐藤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3):75-78. 被引量:1
-
10武小鹏,张怡,彭乃霞.基于FIAS与PPE理论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1):93-99.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149
-
1张卫民,罗珊珊,黄桃.境域性知识的再生成——基于双凤村儿童成长的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1):44-75.
-
2赵海玲.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J].中华少年,2019,0(30):52-52.
-
3钟林.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困境与突破[J].高考,2022(5):93-95.
-
4李燕.从独白到对话:知识观的转变是关键[J].现代教育论丛,2004(5):38-40.
-
5李慕勤,金宝士,马臣,秦湘阁.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手段的调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6):112-113. 被引量:2
-
6靳玉乐,李殿森.课程研究在中国大陆[J].教育学报,2005,1(3):8-18. 被引量:18
-
7陈静.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6(1):31-32.
-
8谢康,潘亮.信息社会的教育要求与课程观的转变[J].教育评论,2006(2):48-50. 被引量:2
-
9刘万海,李倩.课程知识观重建:默会认识论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8(1):35-39. 被引量:1
-
10李敏.“游戏精神”观照下的课程知识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3):23-26. 被引量:10
-
1钟启泉.教学范式与课程文化——与日本佐藤学教授的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7):3-6. 被引量:18
-
2王宏娟.音乐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作用[J].艺海,2008(3):172-173.
-
3教学改革与“有效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10):79-79.
-
4任雅玲.从“同步教学”走向“合作学习”[J].语文建设,2011(12):57-58. 被引量:3
-
5日本:中华小笼包飘香东京大学[J].教育(综合视线)(上旬),2010(7):15-15.
-
6李爽.快乐学习与合作学习——解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J].中国教师,2014(1):94-95. 被引量:1
-
7岳龙.静悄悄的教学革命[J].福建教育,2004(03B):59-59.
-
8姜美玲.课程知识观的隐喻转变:从“水桶”到“探照灯”[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3):20-25. 被引量:3
-
9钟启泉.苏醒吧,薄弱初中——日本佐藤学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4):3-5. 被引量:3
-
10中嶽治麿,肖凯声.教学最优化研究入门(之四) 教学的评价与最优化(续)[J].全球教育展望,1985,16(5):4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