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初中国教育研究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向
被引量:9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9-94,共6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49
-
1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探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0,20(3):9-12. 被引量:79
-
2张义兵.解构与整合:网络发展对制度化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45-52. 被引量:17
-
3王秀云.培养创新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J].昌潍师专学报,2000,19(4):69-70. 被引量:1
-
4鲁洁.网络社会·人·教育[J].江苏高教,2000(1):14-22. 被引量:135
-
5李屏,张灵.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20(5):82-86. 被引量:2
-
6赵蒙成.香港的“校本管理”改革评介[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0(10):21-23. 被引量:9
-
7刘成新.信息技术与教师角色重新定位[J].教育现代化,2000(9):14-14. 被引量:3
-
8卢秀英.论普通高中研究型课程的开发[J].江西教育科研,2000(9):8-9. 被引量:4
-
9宁波.知识资本、知识垄断与高等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0(1):26-28. 被引量:3
-
10尹后庆.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0(1):2-5. 被引量:50
二级参考文献60
-
1唐江澎,王建军,厉墨龙,丁志康,张彤春.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验[J].课程.教材.教法,1999,19(2):19-24. 被引量:7
-
2陈乃林,孙孔懿.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J].教育研究,1999,20(4):26-30. 被引量:29
-
3李庆臻.论“以教育为中心”的知识经济[J].齐鲁学刊,1999(3):52-56. 被引量:3
-
4刘东敏.新型高师学生职业素质结构探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90-95. 被引量:26
-
5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 被引量:905
-
6邓志伟.再论教师的教育素质[J].全球教育展望,1998,28(5):71-76. 被引量:12
-
7吴康宁.对教学内容的若干社会学分析[J].教育评论,1993(4):42-47. 被引量:12
-
8张力纲.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与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1995,16(3):58-62. 被引量:10
-
9余维文.发挥校本培训功能的思考[J].广西教育,2000(Z1):15-16. 被引量:20
-
10刘力.变革式的领导与双向性的考核——校“本管理”改革经验述要[J].外国教育资料,1994(1):60-65.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1114
-
1张慧芳.从文化自信视角看云冈文化的开发与传承[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4):79-82. 被引量:1
-
2苏梦芸,田旭敏,陆瑜雯,高璇,陈慧麟(指导).小语种专业英语水平考试反拨效应研究[J].现代英语,2020(21):99-101.
-
3王红,向艳.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2):62-68. 被引量:20
-
4李霄,方舒.青少年金融教育校本模式的挑战和应对——以C项目为例[J].社会福利,2024(3):33-42.
-
5吴刚平,陈华,徐晨盈,赵晓雨.校本课程开发20年[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2):3-18. 被引量:15
-
6刘良华,谢雅婷.校本教研在中国的演进[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1):3-14. 被引量:14
-
7何玲玲.基于互联网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实践[J].电子技术(上海),2020,49(8):68-69. 被引量:1
-
8刘素萍.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分析[J].电子技术(上海),2020(7):110-111.
-
9胡小红.5G时代创新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5):238-239.
-
10朱惠芳.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校本教研的问题与对策[J].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2019,0(12):196-196.
同被引文献49
-
1谢武纪,张亚能.发现与生成:现代教育研究的基本走向——对教育学原创的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1):22-26. 被引量:1
-
2郑杭生.警惕“类发展困境”——社会学视野下我国社会稳定面临的新形势[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3):16-20. 被引量:39
-
3邬志辉.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1):15-23. 被引量:18
-
4李均.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道路选择——兼论借鉴与依附的本质区别[J].江苏高教,2005(6):2-4. 被引量:18
-
5靖国平.从“学科立场”到“学派立场”——论中国教育学的学派意识及其实践路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6-81. 被引量:32
-
6张忠华.教育学中国化百年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6):86-92. 被引量:19
-
7程福蒙.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课程改革论述的转变与文化认同问题[J].教育学报,2006,2(3):27-31. 被引量:3
-
8李宝庆,靳玉乐.协商课程评介[J].教育学报,2006,2(3):37-41. 被引量:8
-
9李周,包晓斌,杨东生.国外水资源管理概况[J].团结,2006(3):44-46. 被引量:8
-
10李太平.当前教育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种倾向[J].教育研究,2006,27(10):22-26.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9
-
1朱益明.近年来教师培训研究发展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4(11):4-8. 被引量:10
-
2叶佩青,刘莉,吴志军,季林红.综合性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2):22-24. 被引量:41
-
3金志远,周东滨.课程文化研究的课程论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10(11):27-30. 被引量:2
-
4夏伟峰.中学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3(24):42-44.
-
5孙龙祥,孙龙志.中学网络教学资源应用调查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18):267-268.
-
6张梅,郭翔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6):29-32.
-
7何被周.和田地区九年级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34(5):90-93.
-
8沈子华.“教学做合一创新性学习”进程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3(5):37-39. 被引量:1
-
9梁清.直面教育的“类发展困境”——对教育研究的社会学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5):5-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6
-
1马静静.美国教师多元文化理念的培养对我国双语教师培训的启示[J].科教导刊,2014(11):40-41.
-
2刘咏梅.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2):101-102. 被引量:82
-
3冯毅萍.自动化实践类课程成绩综合评定创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19-21. 被引量:8
-
4刘鸣,陈世利.本科生课外综合与设计实验教学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220-222. 被引量:19
-
5赵忠生,袁志伟.计算机技术在海洋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69-70.
-
6张辉,叶佩青,吴志军,刘莉.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数控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有感[J].现代制造工程,2006(10):133-135. 被引量:3
-
7薛国祥,张道霞.从杀毒到CAD机房教学管理的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145-146. 被引量:1
-
8黄杰,何宗键.基于项目的实验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30-33. 被引量:17
-
9路正莲,倪建军,朱昌平.基于“五环”过程管理的电子类实验成绩评定办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118-120. 被引量:5
-
10傅健曦,叶佩青.光机电一体化设计实践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03-10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