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部地区发展探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的中部地区包括 9省区 ,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在东部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双重背景下 ,中部地区的发展势在必行。中部地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部地区的发展应针对自身特点 ,立足于三个面向 。
作者
朱乾
机构地区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32-35,共4页
Journal of Pingxiang College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中国
概况
可行性
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8
1
叶裕民.
我国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及发展构想[J]
.学习与实践,2001(6):35-38.
被引量:3
2
胡俊超.
地区经济协调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J]
.商业研究,2006(23):117-120.
被引量:2
3
尹继东,郑享清.
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特色经济 强化竞争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自强致富之路[J]
.江西社会科学,2001,21(1):13-18.
被引量:5
4
胡俊超.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及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J]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12-14.
被引量:1
5
费洪平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91.
6
王元璋,刘建军.
西部大开发:东部、中部、西部都是难得的机遇[J]
.荆州师专学报,2000,23(6):47-50.
被引量:1
7
孙菊生,曾纪发,张启良.
新世纪中部崛起战略定位思考[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6):28-31.
被引量:4
8
陆大道,古禾.
我国中部地区的地位和加快发展的途径[J]
.学习与实践,2001(3):13-15.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章安平.
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5,21(06X):8-11.
被引量:5
2
汪红,汪军.
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贡献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181-182.
被引量: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统计出版社,2000—2001..
被引量:3
4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R].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52-63.
被引量:6
5
.[N].经济参考报[N],2003-03-12.
被引量:1
6
周起业.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42-243.
被引量:8
7
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Z].北京:中国经济年鉴社,1995..
被引量:3
8
[2,3,4]<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第111、155、374、111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被引量:1
9
国家计委地区发展司.我国经济三大地带凸现五大特征[N].中国经济导报,2000-09-13.
被引量: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年计划纲要》,《人民日报》,2001-03-1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4
1
季爱华,顾银宽.
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43-45.
被引量:2
2
洪燕云.
欠发达地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思考[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5):13-16.
被引量:3
3
罗芳,张文斌,栾贵勤.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三大地带的协调发展问题[J]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6):8-9.
被引量:1
4
李琳.
发展湖南特色经济增强市场竞争优势[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3):21-23.
被引量:1
5
马勇,黄猛.
长江经济带开发对中部崛起的影响与对策[J]
.经济地理,2005,25(3):298-301.
被引量:24
6
储节旺,周绍森.
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研究现状综析[J]
.江淮论坛,2005(3):25-29.
被引量:7
7
李新安.
中部崛起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J]
.开发研究,2005(3):53-56.
被引量:2
8
彭荣胜.
中部地区农村塌陷的特征、空间分异与崛起策略[J]
.经济问题探索,2005(12):97-100.
9
盛垒,杜德斌,钟辉华.
中部崛起与湖南的机遇和挑战[J]
.经济地理,2005,25(6):787-791.
被引量:6
10
李宏宇.
实现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思考[J]
.商场现代化,2006(01S):269-27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0
1
章安平.
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5,21(06X):8-11.
被引量:5
2
汪红,汪军.
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贡献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181-182.
被引量: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统计出版社,2000—2001..
被引量:3
4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R].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52-63.
被引量:6
5
.[N].经济参考报[N],2003-03-12.
被引量:1
6
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Z].北京:中国经济年鉴社,1995..
被引量:3
7
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1994—2002)[M].北京:中国经济年鉴社,..
被引量: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9
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Z].北京:中国经济年鉴社,1994.
被引量:1
10
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Z].北京:中国经济年鉴社,199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夏兴园,胡俊超.
区域经济协调与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J]
.经济评论,2005(4):63-67.
被引量:2
2
胡俊超.
地区经济协调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J]
.商业研究,2006(23):117-120.
被引量:2
3
胡俊超.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及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J]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12-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夏德孝,张道宏.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J]
.生产力研究,2008(1):144-147.
被引量:21
2
李练军,曹小霞.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优势与战略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8(11):74-76.
被引量:5
3
朱乾.
中部地区发展探讨[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2):32-35.
被引量:3
4
李雪亚.
河南省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6(28):166-167.
被引量:2
1
朱志坚.
双重背景下我国“政府失效”问题及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04X):4-5.
2
发展低碳经济,大势所趋[J]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2):221-221.
被引量:1
3
陈端计,杭丽.
低碳经济理论研究的文献回顾与展望[J]
.生态经济,2010,26(11):32-38.
被引量:9
4
曹越丹.
当生产要素涌向“大上海”,小城市该怎么办[J]
.知识经济,2015(20):67-68.
5
李俊杰.
西部大开发 中小企业必须也可以先行[J]
.民族论坛,2002(5):24-25.
被引量:1
6
来尧静,来婷婷.
关于低碳经济概念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文献综述[J]
.中国证券期货,2012,15(A10):194-195.
7
阎金明.
假日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J]
.团结与民主,2001(2):46-47.
8
许文强.
加快项目建设 促进结构转型──莱芜市大项目建设发展战略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15):469-469.
9
丁秀清.
西部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问题探析——以青海为例[J]
.中国市场,2007(52):12-13.
10
平中非.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J]
.探索与争鸣,1998(5):1-1.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