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2年第5期7-9,共3页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History
同被引文献38
-
1李付堂.历史教育危机与中学历史教科书问题初探——现代人的发展与历史教材改革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3):13-15. 被引量:3
-
2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续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4):4-6. 被引量:10
-
3金吾伦,王维.关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统合的问题[J].理论视野,2001(5):18-23. 被引量:8
-
4文辅相.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J].中国大学教学,2004(9):21-23. 被引量:92
-
5吴秀云,韩雪荣.人文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之我见[J].衡水学院学报,2006,8(3):14-16. 被引量:3
-
6何文.中学历史教学中应该加强人文精神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6(3):37-38. 被引量:3
-
7[2][,13]参见:http:∥218.26.207.135:8080/RESOURCE/CZ/CZHX/HXBL/HXTS0104/3101-SR.HTM 被引量:1
-
8陈思和.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1-10-18. 被引量:5
-
9章志光.心理学(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0. 被引量:2
-
10常汝吉.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7
-
1张耀武,谭维虎.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4):73-77. 被引量:1
-
2俞海燕.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1):163-164. 被引量:4
-
3罗安琪.历史课改与人格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8):20-21. 被引量:3
-
4阳志清,唐莉.人文教育:历史课程文化的再造——透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4):123-125. 被引量:2
-
5李洪发.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17(4):76-77. 被引量:3
-
6扈泽莲.用心倾听 做学生心灵的导航师——浅谈创办《知心朋友》信箱的一点做法与感受[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2):48-48.
-
7胡翔宇.新课标下《历史与社会》教学方法的改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6):75-76.
-
8靳翔.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5):53-54.
-
9陆万荣.基于学情,回归人文——以《规则的演变》一课为例[J].考试周刊,2014(25):135-136.
-
10陈丽芬.让乡土资源润泽课堂[J].学园,2015,0(29):90-91.
二级引证文献19
-
1陈银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0):151-153. 被引量:2
-
2高利民.继续教育应立足于校本培训[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6):48-49. 被引量:1
-
3滕兆玮.试论研究性学习的人文主义理论支持[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4(4):54-56. 被引量:3
-
4于和田,史素文.社会调查方法应用于历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39-41.
-
5王金兰,傅国华.高校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1):112-114. 被引量:18
-
6康琼.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历史教师自身应当做好的四项工作[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2):106-106.
-
7赵清锋.提高历史教学艺术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12(4):104-105.
-
8徐思义.对合理、科学的选修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3(3):1-2.
-
9朱可.拨动学生思想的琴弦——一堂好历史课的观察视角[J].历史教学(上半月),2014(3):21-27. 被引量:3
-
10唐琴.在探微索迹中践履成长[J].中学历史教学,2016(3):6-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