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16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9-61,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共引文献33
-
1张小芳.对中小学新教师培养途径的探索[J].现代教育论丛,2008(4):58-60. 被引量:1
-
2张雳.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比较[J].教育与教学研究,1999,19(6):3-8. 被引量:4
-
3曹成刚.问题和出路——从国外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76-79. 被引量:14
-
4周正怀.教师继续教育:学历与学力孰重[J].成人教育,2005,25(2):65-67. 被引量:2
-
5廖霆.教师继续教育保障制度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4(6):71-73. 被引量:5
-
6徐卉,王煜.中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06(1):111-112. 被引量:3
-
7王廷山,徐莉.构建面向21世纪教师在职培训体系——我国高师院校的使命和发展新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1):16-19. 被引量:14
-
8陈赟.中小学教育科研突围:直面真实[J].当代教育科学,2006(7):36-38. 被引量:2
-
9林云鹏,蔡钾锂.关于培养专家型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模式探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1(2):26-27. 被引量:1
-
10姚伟.国外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130-13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76
-
1郭友,赵隽咏.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156-162. 被引量:12
-
2余强.美国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运动[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8):6-11. 被引量:7
-
3黎辉文,曾凤玲,陈先哲.革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提高高校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4(4):29-34. 被引量:6
-
4李振村,梁伟国.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J].人民教育,2002(3):8-13. 被引量:20
-
5郭根福.骨干教师培训的六种模式[J].中小学管理,2001(2):24-26. 被引量:4
-
6郑金洲,俞海燕.认识校本培训[J].中小学管理,2001(9):21-23. 被引量:45
-
7康叶钦.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策略探析[J].邢台学院学报,2005,20(2):67-69. 被引量:3
-
8连莲.日本教师专业化的特色及其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34-137. 被引量:8
-
9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之工作哲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3):89-95. 被引量:14
-
10王继新,贾成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知识管理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2):159-16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16
-
1吴彬宇.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广西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科教导刊,2014(18).
-
2樊香兰,孟旭.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8):13-15. 被引量:1
-
3祝怀新,潘慧萍.德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0):11-16. 被引量:18
-
4郭玲.建立发展性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体系——对当前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方式的反思[J].成人教育,2005,25(3):31-32. 被引量:10
-
5郭玲.与大学结合:校本培训的新形式——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反思[J].成人教育,2005,25(10):62-63. 被引量:4
-
6沈艳.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刍议[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17(1):50-52.
-
7王盈,李利,朱晓男.国外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6(3):14-15. 被引量:2
-
8杨楠楠.对当前教师新课程培训的反思——基于对渭南市初中教师新课程培训的调查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08(6):187-189.
-
9姚淼.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点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12):157-158. 被引量:3
-
10张文.美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历史沿革[J].学理论,2011(28):158-15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6
-
1饶斌,谢勇旗.近20年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研究可视化分析——研究现状、热点主题与前沿趋势[J].教育科学论坛,2024(15):64-71. 被引量:1
-
2肖梦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1):97-100. 被引量:2
-
3潘桂红,梁雁翔.浅谈中学女子铅球教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S1):207-209.
-
4叶萍.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探析[J].文教资料,2006(15):202-203.
-
5刘丽红.德国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3):101-103. 被引量:1
-
6张云领.教师自学培训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6(3):77-80. 被引量:1
-
7谭小平.校本研究: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7):137-140. 被引量:5
-
8高洁.新课程下成人师范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07,27(1):77-79.
-
9黄永忠.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6):97-100. 被引量:7
-
10王建平.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3):76-78. 被引量:25
-
1滕凤臣,赵淑华.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14-15. 被引量:1
-
2裴元庆.教师在职培训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72-73. 被引量:13
-
3李大圣.教师在职教育的全新视界与无限可能[J].今日教育,2014(3):28-28.
-
4王向红.教师在职教育的新视角——“内修品质”的重视与提升[J].成人教育,2002,22(1):6-8.
-
5沈玉顺.促进中小学教师高水平快速专业发展:策略与途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15):59-64. 被引量:8
-
6姚淼.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点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12):157-158. 被引量:3
-
7宋德如.校本培训是教师在职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8(22):24-25. 被引量:3
-
8高瑞明.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之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2(7):18-19. 被引量:5
-
9陈金树.教育科研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51-51. 被引量:1
-
10陈秀英.中小学教师素质及提高途径初探[J].甘肃科技,2009,25(6):168-17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