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新民教授谈:中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1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共4页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28
-
1彭绍东.解读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界定[J].电化教育研究,2004,25(10):8-17. 被引量:57
-
2范冬萍.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新理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9-14. 被引量:8
-
3克林顿.二十一世纪教育行动.www.ed.gov,. 被引量:1
-
4陈琳.中国教育技术本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6):21-24. 被引量:17
-
5j.D.MIller. Scientific literacy: A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Review [J].Daedalus,1983( 2 ). 被引量:1
-
6雷绮红.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和影响公民科学素质的因素[R/OL].2009—06一 26, http://www.crsp.org.cn/yjcg.Php. 被引量:1
-
7Yager.The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Origin, Evolution, Rationale [J]. SocialEducation,1990( 54). 被引量:1
-
8向晓琼.我国科学课程设置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影响研究[R/OL].2011 -04,http://epub.cnki.net. 被引量:1
-
9梅家驹.教育技术的定位与错位[J].中国电化教育,2000(1):9-11. 被引量:37
-
10华建新.自主性学习的特征与学习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1(4):34-36.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11
-
1冯铎,谢京平,孟祥刚.现代教育技术在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S1):20-23. 被引量:2
-
2艾修永.对当前电大远程教育发展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5):67-68.
-
3胡军苟.试论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J].中小学电教(综合),2008(3):36-38.
-
4兰鸿涛,孟亚玲,魏继宗.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3-25. 被引量:5
-
5王广霞,赵青,赵子辰.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J].文教资料,2011(35):125-127.
-
6韩芳芳.试论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在联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8):53-54.
-
7韦林华.高职院校实施科学教育策略探析[J].广西教育,2013(7):15-16.
-
8张翔,何畏.国际教育技术新思想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影响[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1):22-24. 被引量:6
-
9刘卫星.谈电化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培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1(2):91-92.
-
10冯德虎,成冬梅,张翔.教育技术人才需求状况与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6):330-33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4
-
1宋吉祥,杨成.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远程网络综合实验室构建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1):11-13. 被引量:5
-
2桂学文,周嗣.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情报科学,2006,24(5):793-800. 被引量:17
-
3钟遂平,颜大胜,沈玉洁,谢翔天.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4):296-298. 被引量:1
-
4臧颖.法治、公平与多样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4):106-108.
-
5贾宝刚.新建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8):19-20. 被引量:3
-
6贾宝刚.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建设发展思路的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6):116-117. 被引量:2
-
7何文茜,张哲,张远峰.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8(17):84-85.
-
8郑旭.谈现代职业教育技术中心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信息,2008(16):278-278. 被引量:5
-
9王方.管理学原理在教育技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135-136. 被引量:3
-
10柯俊.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11):43-45. 被引量:4
-
1石林才,王黎明.桑新民教授访谈[J].网络科技时代(信息技术教育),2001(9):7-9. 被引量:2
-
2董标.教育哲学的学科地位及其生长点的再辨析——与桑新民同志商榷[J].教育研究,1993,14(8):35-38. 被引量:5
-
3专家谈教育信息化[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1(12):6-6.
-
4章正圣.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变革[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7):108-108.
-
5我国宏观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1996,17(7):25-32. 被引量:7
-
6焦新.教育部启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J].中小学电教(综合),2011(3):56-56.
-
7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J].教育研究,1997,18(5):18-23. 被引量:144
-
8桑新民.寻找最好的成长同伴——我们需要怎样的名师工作室——桑新民:在热点中孕育新生态[J].师资建设,2015,0(12):48-49.
-
9中国MOOC发展与对策——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系列报道(三)[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5,0(1):3-3.
-
10《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双月刊):桑新民《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J].语文学习,2005(10):6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