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43,共1页
South China Fruits
同被引文献94
-
1黄春梅,吴金寿,赖钟雄,陈桂信,叶炜,黄玉吉.无土培育罗汉果种薯初探[J].武夷科学,2005,21(1):52-55. 被引量:1
-
2白隆华,蒲瑞翎.罗汉果组培苗栽培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4(1):63-66. 被引量:14
-
3李土生.罗汉果组培苗种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9):33-33. 被引量:2
-
4许鸿源,蒙爱东,李春霞,邓锡青,周歧伟,杨美纯.灵发素对三七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影响[J].中药材,2004,27(10):711-712. 被引量:8
-
5梁贵秋.罗汉果组培苗的栽培技术[J].广西热带农业,2005(1):34-35. 被引量:1
-
6岑益群,蒋如敏,邓志龙,倪德祥.安祖花离体增殖的形态发生与理化因子效应[J].园艺学报,1993,20(2):187-192. 被引量:48
-
7吴金寿,胡又厘,林顺权,马英,赖钟雄.芳樟离体快繁与离体保存试管苗再生植株培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1):46-50. 被引量:16
-
8陶莉,王跃进,尤敏,王有为.AFLP用于构建罗汉果DNA指纹图谱及其幼苗雌雄鉴别[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1):77-80. 被引量:21
-
9付长亮,马小军,白隆华,赵鑫.罗汉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5):325-328. 被引量:22
-
10王金祥,严小龙,潘瑞炽.不定根形成与植物激素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2):133-142. 被引量:171
引证文献18
-
1付长亮,马小军,白隆华,赵鑫.罗汉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5):325-328. 被引量:22
-
2蔡时可,苏海,谢梅新,钟宗英,黄云海.罗汉果组培快繁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5,32(3):30-31. 被引量:8
-
3黄燕芬,范成五.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罗汉果种苗[J].种子,2005,24(8):91-92. 被引量:5
-
4黄春梅,吴金寿,曾黎辉,赖钟雄,马英.罗汉果胚轴培养再生植株及其细胞学观察[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4):454-457. 被引量:5
-
5黄春梅,曾黎辉,吴金寿,马英,赖钟雄.罗汉果叶片培养及其不定芽形成的细胞学观察[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6):639-642. 被引量:7
-
6曾黎辉,吴金寿,柯石山,刘芳.罗汉果遗传转化受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发根农杆菌转化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403-406. 被引量:3
-
7许鸿源,周凤珏,何冰,蓝桃菊,余乃明,陈亮,沙波.LFS、N^6-BA和KT在罗汉果组织培养中不同的生物效应[J].种子,2006,25(8):4-6. 被引量:10
-
8黄春梅,吴金寿,赖钟雄.罗汉果组织培养与快繁研究进展[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4):298-303. 被引量:9
-
9黄春梅,吴金寿,赖钟雄.罗汉果试管苗生根培养的形态解剖学观察[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6):656-659. 被引量:2
-
10郑晓峰,黄刚.罗汉果种苗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J].种子,2008,27(4):102-10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8
-
1龙扬,赵洋,赵学梅,高天.生物技术在中草药领域中的应用[J].中药与临床,2012,3(4):57-60. 被引量:3
-
2吴群英,李伯林,李景云.罗汉果组培苗二次脱毒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5):1185-1187. 被引量:3
-
3李晓璐,岑秀芬,韦鹏霄.6-BA和IBA配合使用对罗汉果组培苗芽增殖的影响[J].广西热带农业,2006(2):29-31. 被引量:2
-
4许鸿源,周凤珏,何冰,蓝桃菊,余乃明,陈亮,沙波.LFS、N^6-BA和KT在罗汉果组织培养中不同的生物效应[J].种子,2006,25(8):4-6. 被引量:10
-
5戈晓立,史宝胜,任士福,赵刚,张淑娟.发根农杆菌转化银杏等药用植物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95-98.
-
6黄春梅,吴金寿,赖钟雄.罗汉果组织培养与快繁研究进展[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4):298-303. 被引量:9
-
7蓝桃菊,许鸿源,何冰,林纬,黎起秦,沙波.罗汉果不同器官直接分化再生苗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6,22(C00):514-516. 被引量:3
-
8韩征,陈汝贤,许鸿章.狭霉素及其应用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6):329-333. 被引量:3
-
9黄卓忠,严华兵,苏国秀.罗汉果试管苗瓶外生根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4):864-866. 被引量:16
-
10刘晓燕,许鸿源,陈亮,何冰,余乃明,蓝桃菊.LFS和CPPU在罗汉果组培中生物效应的对比研究[J].种子,2007,26(9):15-17. 被引量:5
-
1黄家德,张厚瑞,李才华.罗汉果的开发利用[J].广西植物,1996,16(2):195-196. 被引量:6
-
2马成战.罗汉果育苗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8(9):19-20.
-
3范永泰.永福县罗汉果品种简介及其栽培技术[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3,19(5):31-31. 被引量:1
-
4侯桂平.罗汉果高产优质栽培经验小结[J].广西园艺,2006,17(1):36-37. 被引量:4
-
5马小军,莫长明,白隆华,冯世鑫.罗汉果新品种‘永青1号’[J].园艺学报,2008,35(12):1855-1855. 被引量:11
-
6吴炳阳.罗汉果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2016(9S). 被引量:4
-
7秦芳,薛进军.不同罗汉果苗生长及结果特性初探[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1):78-79. 被引量:2
-
8蒋校生.罗汉果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4(7):8-8.
-
9罗汉果的组织培养[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3,0(3):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