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研究生的培养
被引量:9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2,共5页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
引证文献9
-
1袁祖望.文科硕士生培养理念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65-68. 被引量:15
-
2吕连忠.研究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初探[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0(11):334-336.
-
3王茜,古继宝,吴剑琳.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学生个人主动性的调节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14-17. 被引量:58
-
4史晨,常进.陆埮:仰望星空、脚踏实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42(11):117-126. 被引量:1
-
5郑曙光.导师工作室制:应用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机理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4(2):75-81. 被引量:3
-
6鲁侣峰,陆建隆.源于科研 乐于育人——写在陆埮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J].物理教师,2022,43(6):76-79. 被引量:1
-
7袁祖望.加强硕士生科研训练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关键[J].江苏高教,2003(4):65-67. 被引量:16
-
8冯仲科.论年轻博士生导师素质的全面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1):12-14. 被引量:4
-
9江敏,梁谦义.加强预防医学研究生分会工作的分析与建议[J].卫生软科学,2004,18(1):28-30.
二级引证文献98
-
1冯喜悦,王雅晶,刘继安.导师指导风格对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导学关系的中介作用[J].科技促进发展,2022,18(2):252-260.
-
2罗党论,杨文慧,曾恺翔.出身与学术影响力——以中国会计学术领军人才为例[J].当代会计评论,2023(4):1-18.
-
3谭杏,李孟洁.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J].创意设计源,2023(1):51-55. 被引量:2
-
4徐悦,宋涛.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略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2):58-60. 被引量:2
-
5杨力斌,黄知涛,冯道旺,王颖.工科博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68-70. 被引量:6
-
6冯仲科,韩熙春.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S1):137-139. 被引量:9
-
7刘琦琪,李飞.浅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考试,2010(4):59-64. 被引量:1
-
8冯宝鹏,高平发,苏宏伟.试论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的建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S1):82-86. 被引量:7
-
9周明.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展背景下保证培养质量的路径选择和制度重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33):17-19.
-
10李玉保.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构建——基于大学自主构建视角[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6):4-6.
-
1赵凯华,廖伯琴.对北京大学物理系赵凯华教授的采访[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05,23(11):1-3. 被引量:3
-
2黄寰.物理学的未来在于年轻人——访高洁院士[J].物理教学,2008,30(8):5-7.
-
3北京大学物理系[J].大学物理,2006,25(5).
-
4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温跨达[J].新疆气象,2005,28(1):43-44.
-
5张剑.饶毓泰与北京大学物理系[J].科学文化评论,2015,12(6):71-92. 被引量:1
-
6郑承爱.我要当幻想家[J].家庭教育,2000,0(3):35-35.
-
7北京大学物理系科技产业化成效显著[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1):59-59.
-
8宋淯知.闫傲霜:从曼彻斯特归来[J].留学生,2015,0(19):20-23.
-
9陈佳洱.师恩如山难忘怀[J].中国核工业,2012(3):63-63.
-
10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