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66,共3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13
-
1潘悦华.员工满意度评估与应用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85-87. 被引量:7
-
2赵伟军.知识型员工满意度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7):140-142. 被引量:36
-
3文跃然,欧阳杰,周禹,张斌峰.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其收入分配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B09):11-19. 被引量:69
-
4曹洪军,张红霞.从心理契约角度提高员工满意度[J].经济论坛,2005(2):73-75. 被引量:12
-
5王恒久,张磊.基于企业文化的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J].科技与管理,2005,7(2):64-65. 被引量:6
-
6吴杨,王亮.企业员工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运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5,25(8):142-146. 被引量:8
-
7林尔.新时期高校人才引进工作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5(5):49-51. 被引量:1
-
8彭建瑜.柔性引进人才的探索与思考[J].南方论刊,2005(10):19-21. 被引量:29
-
9蔡达峰.探索高校自主选拔人才的新办法[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1):6-9. 被引量:2
-
10[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 著,孙建敏,李原等 译.组织行为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6
-
1胡婷婷.高校与地方人才合作与共享机制探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11):52-52. 被引量:1
-
2申学武,沈凌.交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柔性机制设计[J].成功,2009(9):193-194.
-
3李俊,李钟香,冯丽洁.学校体育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世界,2008(11):5-7. 被引量:5
-
4俞杰龙,杨国勇.创新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的探讨——以浙江地方高校为例[J].现代商业,2009(3):85-86. 被引量:9
-
5刘刚.柔性人才政策与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8):122-124. 被引量:2
-
6何峰.高校柔性引进人才的360度评估[J].人力资源管理,2011(9):139-141. 被引量:3
-
7骆达荣.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机制探讨[J].大学教育,2013(11):78-79. 被引量:3
-
8苗木,鞠永和,刘玲,吴蕾,王咏梅.以博士后工作站为载体加强医院人才建设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6):81-83. 被引量:5
-
9李君实.浅谈企业国际产业链的构建模式[J].商,2015,0(38):270-270.
-
10李晓慧.地方高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1):202-204. 被引量:6
-
1许亚非,向万忠.论以人为本及高校的人本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2):25-28. 被引量:41
-
2试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崖展[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09(17):3-3.
-
3陈松.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牢抓住两个“主体*”[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155-156.
-
4陶学文,张朔.试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9(6):28-29. 被引量:4
-
5罗利佳,方熹.“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解读及构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2):104-108. 被引量:18
-
6卢铁城.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核心[J].中国高教研究,2004(4):4-7. 被引量:11
-
7何富其.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0(11):139-139. 被引量:1
-
8张文南.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J].教育现代化,2003(7):10-11.
-
9王奇志.浅谈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8-49. 被引量:1
-
10王悦音.为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贡献力量:工会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0(3):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