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能源》
2002年第5期4-7,41,共5页
Energ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42
1 王秋华.我国农村作物秸秆资源化调查研究[J] .农村生态环境,1994,10(4):67-71. 被引量:30
2 王振江,庄会永,肖兵,欧阳华.用于发电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可用性分析[J] .华东电力,2006,34(6):83-85. 被引量:11
3 姜洋,郭军,王忠诚,闫昌国,张大雷.生物质致密成型设备生产颗粒燃料技术及经济分析[J] .可再生能源,2006,24(4):81-83. 被引量:14
4 宋秋,崔亨哲,刘正德,任永志,张大雷.750kW生物质燃料下吸式气化炉的设计[J] .能源研究与利用,2007(1):27-29. 被引量:2
5 刘刚,沈镭.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J] .自然资源学报,2007,22(1):9-19. 被引量:212
6 国家经贸委可再生能源发展经济激励政策研究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经济激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被引量:4
7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8 辽宁省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长[EB/OL].http://www.In.stats.gov.on/infopub25/PubTemplet/%78538116AD-AF2A-4978-B786-5A2A1621E91C%7D.asp?infoid=1343&style={538116AD-AF2A-4978-B786-5A2A1621E91C.2007-08-20. 被引量:1
9 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办公室.东北地区2007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EB/OL].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2008-03-06. 被引量:1
10 YUAN Z H,WU C Z,HUANG H, et al.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biomass energy in China[J].Jnternational Jouronol fo Energy Technology and Policy, 2002(1 ) : 108-14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1 梅晓岩,武敬岩,刘荣厚.辽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J] .可再生能源,2008,26(6):97-100. 被引量:19
2 刘鹏,那伟,王秀玲,王晓梅,张维东,王秀飞.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J] .吉林农业科学,2010,35(5):58-64. 被引量:21
3 姚远,罗建.浅谈地方水电的管理和发展[J] .广西水利水电,2002(4):72-75.
4 樊杰,孙威,任东明.基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结构优化问题探讨[J] .自然资源学报,2003,18(4):402-411. 被引量:11
5 任东明,张正敏.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机制的建立[J] .可再生能源,2003,21(4):1-5. 被引量:18
6 任东明,张正敏.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新机制的建立[J] .中国能源,2003,25(9):37-40.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81
1 Joanna Lewis.Renewable Energy Legislation in China:Politicaland Institutional Strategy for EffectiveImplement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4,2(1):13-17. 被引量:5
2 吕继萍,张爱华,王继艳,徐友海,刘海军,胡世洋,岳军,恵继星,朱庆伟.浅谈秸秆收储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70-72. 被引量:6
3 任东明.四川小水电产业发展建议[J] .中国能源,2005,27(3):35-38. 被引量:7
4 任东明.关于建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总量目标制度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能源,2005,27(4):21-25. 被引量:12
5 白义奎,王铁良,刘文合,任冰洁,于威.燃池在日光温室应用的试验研究[J] .可再生能源,2005,23(3):11-13. 被引量:2
6 刘宏.青海省村落独立光伏电站运行管理探讨[J] .青海电力,2005,24(3):12-14. 被引量:1
7 谢治国,胡化凯,张逢.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J] .中国软科学,2005(9):50-57. 被引量:45
8 张粒子,李才华,罗鑫.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政策框架研究[J] .中国电力,2006,39(4):86-90. 被引量:19
9 罗鑫,张粒子,李才华.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2006,39(9):32-36. 被引量:9
10 龚艳萍,赵丽娟.原油、汽油价格对燃料乙醇生产成本的影响分析[J]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6,22(5):14-17. 被引量:3
1 陈德铭.加快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J] .中国科技投资,2006,0(10):4-5.
2 陈德铭.加快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06(10):19-21. 被引量:1
3 王勇.墨西哥湾外大陆架油气产量上升[J] .中国海洋平台,2004,19(4):34-34.
4 陈朝柱.开发风电的重要作用与有利条件[J] .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3(3):3-5. 被引量:2
5 陈德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J] .中国产业,2006,0(4):16-17. 被引量:1
6 曹新.新能源的特点、战略价值与结构调整[J] .重庆社会科学,2011(8):32-35. 被引量:4
7 周篁,周凌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将会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写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J]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999(4):16-20.
8 声音[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9):8-8.
9 曹海霞.掘金新能源[J] .新晋商,2010(9):61-61.
10 2005亚洲国际电力、电工及能源技术与设备展览会[J] .电力建设,2005,26(7):7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