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良”模式“五精”技术在大豆超高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The ultilizafion on high - yield soybean by "Three cream models" and "Five precise technologi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采用“三良”模式和“五精”栽培技术 ,即“良种、良方、良法”和精选良种、精细整地、精确施肥、精量播种、精心管理技术 ,创造了 2 0 0 1年黑龙江省大豆小面积 667m2 产 3 0 7 9kg的实产最高纪录。
作者
龙生云
王明立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北方大豆良种高产研究所
出处
《大豆通报》
2002年第3期10-10,共1页
Soybean Bulletin
关键词
大豆
“三良”模式
“五精”技术
应用
超高产栽培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3
1
牟敦桃,刘增金.
建三江地区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1(5):1-15.
被引量:8
2
姜科,卢国臣,张树春,闫春芳,李志峰.
绥化市大豆大面积公顷3500公斤高产技术要点[J]
.大豆通报,2000(2):15-15.
被引量:4
3
王秀梅,郝天旭.
黑土区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J]
.大豆通报,2000(1):7-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4
1
王树友,邵启义,彭伟,丁文福.
北部高寒区大豆大面积高产栽培途径的探索[J]
.大豆通报,1999(1):15-16.
被引量:2
2
赵桂范.
三江平原迎茬大豆不同农艺措施效果的研究[J]
.大豆通报,2000(3):6-6.
被引量:2
3
王宏军.
智能化抄表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1):75-76.
被引量:4
4
佘云莉.
浅谈电力抄表智能化数据处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11):127-12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3
1
闻艳.
不同播种及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135-136.
被引量:4
2
朱洪德,朱桂英.
大豆超高产及品质改良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54-159.
被引量:16
3
张跃辉,王妍.
寒地桑园间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6):71-71.
被引量:1
4
聂淑艳.
高纬寒地黑土区大豆高产施肥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115-115.
被引量:1
5
崔美华.
高油大豆的田间栽培与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4):245-245.
被引量:1
6
张殿喜.
大豆施肥高产技术要点探讨[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15):78-78.
7
盖嘉慧,闫孝贡,刘剑钊,郭金瑞,袁静超,张洪喜,闫晓艳,任军.
吉林中部超高产大豆的生育特征与营养特性研究[J]
.大豆科学,2014,33(3):451-454.
被引量:2
8
孙世超.
大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大豆通报,2002(4):10-10.
被引量:10
9
吴楠,刘增金,梁旭东.
浅谈大豆优良品种繁育技术[J]
.大豆通报,2002(4):15-15.
被引量:4
10
赵国发,张屹厚,于熙宏,谢长伟.
高蛋白高脂肪大豆单产200公斤综合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2(5):15-15.
同被引文献
32
1
罗赓彤,战勇,刘胜利,孔新,王曙明,孙大敏,盖钧镒.
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高产纪录的创造[J]
.大豆科学,2001,20(4):270-274.
被引量:59
2
胡立成,丁希明,姚远,董丽华,林蔚刚,王以芝.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土壤耕层环境效应与根系生长[J]
.大豆科学,1994,13(4):321-329.
被引量:3
3
黄尚琼.
中国南方栽培大豆蛋白质资源[J]
.中国油料,1989(3):52-54.
被引量:2
4
鲁振明.
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创高产新纪录[J]
.大豆通报,2005(6):33-33.
被引量:4
5
赵团结,盖钧镒,李海旺,邢邯,邱家驯.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9-37.
被引量:142
6
张喜民.
多效唑(PP_(333))对大豆增产作用和生理效应的研究[J]
.大豆通报,2006(2):14-15.
被引量:22
7
邵长泉,孙汉水,邵芳.
夏播黑大豆综合农艺措施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43-45.
被引量:5
8
郭振升,张慎举,侯乐新.
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的研究与应用[J]
.作物杂志,2007(1):30-33.
被引量:3
9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高蛋白夏大豆生产技术,.
被引量:1
10
罗家传,李廷进,谢天丁,等.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林蔚刚.
黑龙江省大豆超高产栽培潜力和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198-202.
被引量:1
2
卫金燕,王登琪.
泛豆5号高产栽培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2009(5):69-71.
3
何景新,刘健,李坤锋,宋多义.
大豆高产栽培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6):53-57.
被引量:12
4
李坤锋,刘健,刘保才.
泛豆5号高产栽培探索暨多效唑危害调查[J]
.农业科技通讯,2010(7):117-119.
5
郭振华.
黑龙江省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230-230.
被引量:2
6
郭美玲,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赵海红,徐杰飞,张振宇.
大豆新品种合农114品种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20,36(7):31-33.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刘春全,王孝忠.
大豆品种生产潜力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2009,29(6):50-52.
被引量:1
2
吕智华,梁正学.
大豆应用天诺·乐乐逗叶肥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43-43.
被引量:2
3
邵东彦.
寒地黑土大豆田“3414”肥效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49-49.
4
刘建彬,江志富,郑喜,孙丽娜.
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1(9):164-164.
5
李艳琴,王艳晓.
2010年舞阳县大豆症青荚少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7-118.
被引量:14
6
马粤建.
大豆新品种徐豆1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9):72-72.
7
于欢,李哲帅.
甘南县大豆提质增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3):47-47.
被引量:1
8
姚斌,王雅丽.
大豆优质品种北豆14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7):46-46.
被引量:1
9
闫庆双.
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14(8):24-24.
被引量:1
10
李文龙,李喜焕,王瑞霞,靳秋生,常文锁,张彩英.
河北省夏播早熟区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5,44(3):40-44.
被引量:22
1
控制农药残留的几种良方[J]
.当代农村,2003(6):31-31.
2
胡正荣.
作物增产有良方[J]
.专业户,1993(1):7-9.
3
小敏.
玉米保嫩有良方[J]
.南阳农业科技,2002(5):6-6.
4
高效、低投入日光温室精确施肥滴灌技术[J]
.中国科技成果,2003(3):51-52.
5
岑永科,付国林,王安宁.
精确定量栽培条件下水稻相关性状表现及氮肥利用率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4):68-69.
被引量:2
6
胡年根,徐霞,赵万平,鞠建勇.
小麦精确施氮试验研究[J]
.农技服务,2011,28(2):174-176.
被引量:2
7
张存良,刘志国,赵君实.
优质超高产小麦988044[J]
.农业知识,2003(21):22-22.
8
江勇.
杂交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12,29(4):391-392.
9
石鸿文.
贮粮良方[J]
.科普田园,1993(1):17-18.
10
赵永峰,穆兰海,常克勤,杜燕萍,陈勇,马存宝.
不同栽培密度与N、P、K配比精确施肥对荞麦产量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8(4):61-62.
被引量:30
大豆通报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