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冬虫夏草的真伪与栽培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冬虫夏草菌为虫草属 ,已知此属有 35 0多种 ,而此属的寄主又遍及鳞翅目等十几个目的昆虫 ,不同的结合体又有不同的物名 ,本文谈了几种主要虫草的区别 ,也谈了人工栽培的技术和问题。
作者
孙琪
王万群
机构地区
安徽省滁州市农技推广中心
出处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26,共3页
Edible Fungi of China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区分鉴别
人工栽培
分类号
S567.35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1
杨云鹏,宋德超著..中国药用真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94.
2
肖宏亮,高孔荣,谭盈科.
冬虫夏草及其菌丝体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1997,16(2):3-5.
被引量:37
3
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中国食用菌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被引量:8
4
胡昭庚编著..17种药用真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43.
5
盛泓洁主编..名优食用菌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1999:181.
6
林树钱,余美兰.
人工虫草的研究和开发现状[J]
.中国食用菌,1997,16(1):5-7.
被引量:23
7
李昊编著..虫草人工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134.
共引文献
64
1
李旭.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和前景[J]
.区域治理,2017,0(5):164-164.
2
吴彩琴,陈野,郝迎.
冬虫夏草液体发酵生产多糖和菌丝体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5):171-174.
被引量:19
3
徐正华,沈金德,徐窕,沈娟丽.
大麦虫虫草人工培育试验[J]
.食药用菌,2012,20(4):227-228.
被引量:2
4
张尧.
蛹虫草人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1):36-36.
5
张长青,王红英,张建民,范谋春.
不同来源的白灵菇菌种菌丝培养特性[J]
.食用菌,2004,26(4):8-9.
被引量:10
6
张长青,王红英,张建民,范谋春.
不同条件下中白灵菇菌丝培养特性[J]
.农业与技术,2004,24(4):77-79.
7
刘飞,曾纬,伍晓丽.
冬虫夏草菌种的种质资源研究[J]
.重庆中草药研究,2004(1):53-57.
被引量:3
8
卢建明,曾振基,何焕清.
蛹虫草人工代料培育技术[J]
.广东农业科学,2005,32(2):88-89.
被引量:11
9
冯祚臻,官东秀,张晓婷.
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口服液的质量标准[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22(3):203-206.
被引量:7
10
李春才,张标,肖建京,王夏英.
利用桑蚕蛹栽培北虫草关键技术研究[J]
.杭州农业科技,2004(F11):9-11.
同被引文献
17
1
罗信昌.
冬虫夏草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1994,13(4):3-5.
被引量:35
2
肖宏亮,高孔荣,谭盈科.
冬虫夏草及其菌丝体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1997,16(2):3-5.
被引量:37
3
Gupta UC. Selenium in soils and crops, its deficiencies in libestock and humans,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 J ]. Comm Soil Sci Plant Anal, 2000, 31 :1791 - 1807.
被引量:1
4
曾中平.名贵微生物培养加工利用技术[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91-94.
被引量:1
5
朱爱民,李振玲.
硒的营养及应用[J]
.中国饲料,1997(18):20-22.
被引量:16
6
朱明军,梁世中,陈峰,吴振强.
富硒小球藻食品的开发[J]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9,20(3):77-80.
被引量:22
7
马玉龙,马成礼.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J]
.饲料博览,1999,11(11):12-13.
被引量:16
8
李以暖,薛立文.
富硒保健食品硒含量标准的探讨[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7(5):18-21.
被引量:38
9
陈历程,杨方美,胡秋辉,潘根兴.
南京市主要食物含硒量分析及居民硒营养水平评价[J]
.食品科学,2000,21(10):57-59.
被引量:52
10
董洪新,吕作舟.
冬虫夏草的研究概况[J]
.中国食用菌,2002,21(2):5-7.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2
1
铁梅,杨淑琴,娄虹,陈长兰,臧树良,李华为.
硒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1):25-27.
被引量:10
2
赵桂云,李凤云,雷景敏,黄俊龙.
冬虫夏草菌丝液体培养碳氮源最佳组合的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02(4):20-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赵润,郭成金.
冬虫夏草菌丝体液体培养基的优化[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1):8-11.
被引量:19
2
凌宏通,宋斌,林群英,李泰辉,曾振基.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2008,28(4):78-84.
被引量:26
3
周毅峰,蔡忠雄,秦恩华,唐巧玉.
硒对蛹虫草菌丝代谢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中国酿造,2009,28(4):48-51.
被引量:7
4
贲松彬,黄子琪,王莹,侯潇,陈长兰.
蛹虫草富硒条件优化及硒对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9,30(17):266-269.
被引量:16
5
何洋,刘林德,赵彦宏,苏志坚.
蛹虫草优化培养研究进展[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64-70.
被引量:6
6
马国良,马琪,看措,东主措.
不同浓度硒对蛹虫草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39-18541.
被引量:5
7
胡海涛,袁林喜,郑璞,尹雪斌,朱元元,刘志奎,焦文宁.
4种食用菌硒积累能力比较与硒形态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2,31(3):38-41.
被引量:17
8
黄春燕,张柏松,万鲁长,张海兰,宫志远.
食用菌富硒培养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7):81-87.
被引量:22
9
杨强,刘金龙,郑小江,陈瑶.
提高蛹虫草质量和产量的综合生产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69-4075.
被引量:6
10
张园园,王勇,叶岚,张百忍,江新华.
蛹虫草富硒研究及富硒产品开发初探[J]
.食用菌,2014,36(4):4-6.
被引量:5
1
马青,康振生,李振岐.
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芽管在小麦叶片上结合现象的研究[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21(2):97-98.
被引量:7
2
谢莉,曾艳华,李冬郁,韩永华.
3个高粱品种及其F_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
.广西农业科学,2007,38(6):618-620.
被引量:4
3
垄歌.
高青县田间走来“职业农民”[J]
.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1(4):7-7.
4
罗兵,孙海燕,杨志刚,沈宗根,汤俊,端木银熙.
基于SSR标记的太湖稻区常规粳稻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2015,46(1):9-14.
被引量:10
5
杨居荣,鲍子平,蒋婉茹.
不同耐镉作物体内镉结合体的对比研究[J]
.作物学报,1995,21(5):605-611.
被引量:10
6
马云庆,高春雷.
小麦品质与专用粉生产[J]
.齐鲁粮食,2006(4):44-45.
7
赵婧,何娟娟,辛霞,卢新雄,周延林.
两种大豆同名品种鉴别方法的对比研究[J]
.大豆科学,2015,34(3):530-535.
被引量:2
8
禹宙.
生物有机肥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07(10):26-28.
被引量:19
9
崔荣荣.
趣说冬虫夏草[J]
.初中生辅导,2012(16):39-41.
10
刘本英,孙雪梅,李友勇,黄安平,汪云刚,成浩,宋维希,陈林波,段志芬,马玲.
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J]
.茶叶科学,2012,32(3):261-268.
被引量:22
中国食用菌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