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技术经济》
2002年第3期22-24,共3页
Journal of Technology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7
-
1冷克平,梅占军.关于中小企业模仿创新问题的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5(1):59-60. 被引量:12
-
2艾志红.坚持模仿创新 发挥后发优势[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6):105-107. 被引量:6
-
3施培公.模仿创新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选择[J].科技导报,1995,13(4):49-51. 被引量:6
-
4陈吉磊,徐向阳.我国企业模仿创新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08Z):89-91. 被引量:4
-
5李时椿.我国中小企业模仿创新的比较优势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0,20(4):13-16. 被引量:13
-
6彭灿.基于模仿创新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J].软科学,2002,16(6):91-93. 被引量:6
-
7宋?懿.中小企业模仿创新[J].中国中小企业,2004(5):45-46. 被引量:1
-
1吴林海,范从来,彭纪生.中国技术模仿创新问题新思路[J].江苏科技信息,2002(6):26-27.
-
2马山水.模仿创新:我国中小企业不可逾越的阶段[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4):88-91. 被引量:4
-
3刘小龙.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动力分析[J].北方经贸,1999(4):62-63.
-
4杨悦,潘玉香.融资能力对R&D投入的影响研究——以广东省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4(S1):113-117.
-
5马艳丽,张丽晨.浅谈技术型中小企业现状及其改革内容[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0X):31-32.
-
6潘滢.知识产权证券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意义[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11):16-17.
-
7李波.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J].对外经贸,2016(7):134-135. 被引量:1
-
8朱礼龙.中小企业混合技术创新模式初探[J].安徽科技与企业,2001(6):35-36.
-
9张兴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模仿创新战略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41-44.
-
10高科技企业逆向讨论[J].新财富,2002(5):51-6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