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现代化”
出处
《经贸导刊》
2002年第4期42-43,共2页
Economic & Trade Herald
-
1金冲及谈“文革”中的周恩来[J].江淮文史,1994,0(1):167-168.
-
2郑宜君.当代世界现代化发展理论的演变与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发展[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20(4):65-68. 被引量:1
-
3孙慕天.启蒙·解放·创新[J].北方论丛,1999(3):13-17.
-
4孙鼎国.三种发展模式及其借鉴[J].天津社会科学,1996(1):8-9. 被引量:1
-
5张宝明.重识鲁迅与陈独秀的同途殊归[J].许昌师专学报,2002,21(3):95-98.
-
6李新宇.倾听先驱者的声音——《重申五四精神》导言之一[J].齐鲁学刊,1999(2):57-66.
-
7梅联华.对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1(1):56-60. 被引量:17
-
8梅联华.对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1(2):4-8.
-
9张立杰.南京国民政府“验票”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5):565-570. 被引量:2
-
10汤美莲.现代化的内涵、目标与前提[J].贵州社会科学,2002(5):2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