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马铃薯》
2002年第1期45-45,共1页
Chinese Potato Journal
同被引文献33
-
1郝祥龙.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基质筛选[J].山西农业,2004(10):23-23. 被引量:3
-
2刘淑艳,于振良,李瑞兰.脱毒马铃薯原种无土繁育技术[J].吉林蔬菜,2006(1):43-44. 被引量:1
-
3方贯娜,庞淑敏,杨永霞.无土栽培生产马铃薯微型薯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2006,20(1):33-35. 被引量:13
-
4杜珍,杨春,邢承玉.脱毒小薯工厂化生产工艺指标的研究[J].马铃薯杂志,1996,10(1):1-7. 被引量:8
-
5杨萍,何建栋,张涛,雷彬.西吉县日光VC棚马铃薯脱毒试管(基础)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04X):59-59. 被引量:1
-
6文国宏.网棚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栽培方式初探[A].陈伊里主编.马铃薯产业与西部开发[C].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213-216. 被引量:1
-
7孙慧生.不同栽培方式生产马铃薯微型薯的研究[A].陈伊里.马铃薯产业与西部开发[C].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164-167. 被引量:1
-
8潘俊峰.不同营养成分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经济产量的影响[A].陈伊里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马铃薯产业[C].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210-213. 被引量:1
-
9乔海明.马铃薯脱毒小薯(mimituber)快繁技术研究和利用[A].陈伊里等主编.中国马铃薯研究与产业开发[C].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206-211. 被引量:1
-
10牛秀群.马铃薯微型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应用[A].陈伊里主编.中国马铃薯研究进展[C].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190-19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
1胡松,吴正凯,郑晓峰.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4):37-38. 被引量:20
-
2闫荣华,毛菊,周淑兰,蒲秀琴,李瑛.扦插方式及密度对马铃薯脱毒苗形成微型薯的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6):17-18. 被引量:9
-
3闫荣华,周淑兰,蒲秀琴,毛菊,李瑛.蛭石中养分含量的变化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J].青海农林科技,2006(4):20-21. 被引量:2
-
4杨瑞平,郝云凤,张培红,马俊,李小红,顾敏.河套地区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4(B12):116-117. 被引量:2
-
5李树生,郝文胜,郭海燕.生物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4(B12):177-178.
-
1王玉福.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生产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0,31(3):16-17.
-
2郝文胜,耿景阳,赵永秀.赤霉素在马铃薯种薯繁育中的应用[J].中国种业,2008(4):20-21. 被引量:1
-
3刘忠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87-8487. 被引量:6
-
4董红萍,邹曾硕.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网室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05,19(3):153-154. 被引量:4
-
5董红萍,邹曾硕.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网室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J].西昌农业科技,2007(2):16-17.
-
6刘林丽,颜霞,赵亚兰.水杨酸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的生理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3,12(2):48-50. 被引量:6
-
7王廷杰,赵跟虎,蒲建刚,何二良,郭天顺.早熟马铃薯脱毒扦插苗喷施赤霉素效果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3,34(12):20-21. 被引量:3
-
8刘秀杰.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种薯繁育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3):45-46. 被引量:3
-
9张连云.温室沙床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的微型薯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58-158.
-
10王凤梧.提高马铃薯脱毒扦插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2012(11):28-2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