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大斑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叶部的主要病害,遍布世界上的玉米产区,给玉米生产造成威胁。本文作者对玉米大斑病病原、发病影响因素、抗病育种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玉米大斑病的研究作出展望,同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作者
杨珊珊
陈冠良
魏健
机构地区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生理小种
抗性育种
防治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6
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208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31
1
孙淑琴,温雷蕾,董金皋.
玉米大斑病菌的生理小种及交配型测定[J]
.玉米科学,2005,13(4):112-113.
被引量:59
2
孟明.
浅谈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2017(11):19-19.
被引量:2
3
高金欣,吕淑霞,高增贵,庄敬华,张小飞,张硕.
东北地区2009年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动态分析[J]
.玉米科学,2011,19(3):138-140.
被引量:18
4
杨继良,王斌.
玉米大斑病抗性遗传的研究进展[J]
.遗传,2002,24(4):501-506.
被引量:47
5
李晓,杨晓蓉,何文凤,杨家秀,杨远明,程萌.
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1):37-39.
被引量:15
6
杨芳.
玉米大斑病发生规律及影响病害消长因素研究[J]
.现代化农业,2017(2):6-7.
被引量:2
7
郑友涛.
玉米大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J]
.植物医生,2016,29(5):41-42.
被引量:2
8
桑立君,刘丽丽,金宝昌,李影.
玉米自交系资源对大斑病抗病性的鉴定[J]
.中国种业,2007(6):69-69.
被引量:14
9
肖明纲,宋凤景,孙兵,左辛,赵广山,辛爱华,李柱刚.
玉米大斑病广谱抗性外引自交系的发掘与抗病基因初步鉴定[J]
.作物学报,2018,44(4):614-619.
被引量:10
10
黄烈健,向道权,杨俊品,戴景瑞.
玉米RFLP连锁图谱构建及大斑病QTL定位[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2,29(12):1100-1104.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186
1
赵燕.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1).
被引量:11
2
戴景瑞,鄂立柱.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1):1-5.
被引量:257
3
兰光燮,王宗明,陆宁,李雷松,周建华,周艳.
黔西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Helmithosporium turcicum Pass)生理小种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3,6(4):89-93.
被引量:8
4
时春喜,龙书生,俞征,邹刚.
25%嘧菌酯水悬浮剂对作物主要病害的杀菌谱测定[J]
.农药,2005,44(2):93-94.
被引量:5
5
陈刚.
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生理小种2号的分布与防治[J]
.玉米科学,1993,1(1):65-66.
被引量:11
6
高卫东,戴法超.
玉米大斑病研究的新进展[J]
.植物病理学报,1993,23(3):193-195.
被引量:51
7
蒋细良,谢德龄.
农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J]
.生物防治通报,1994,10(2):76-81.
被引量:30
8
赵书文,杨秀林,郭东.
玉米大斑病的流行原因与综合治理措施[J]
.中国植保导刊,2005,25(3):10-12.
被引量:22
9
龙建友,吴文君.
农用抗生素产生菌No.24菌株诱变选育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1):98-101.
被引量:14
10
程根武,刘赢,祁之秋,纪明山.
嘧菌酯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活性测定[J]
.农药,2005,44(4):190-191.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208
1
张默,王丕武,卢实,张卓,曲静,关淑艳.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42(6):605-611.
被引量:2
2
纪伟波,何海军,赵松涛,焉山,付东波.
黑龙江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1):128-130.
被引量:6
3
张君,库丽霞,张伟强,杨爽,刘海英,赵瑞芳,陈彦惠.
玉米穗上节间距的QTL定位[J]
.玉米科学,2010,18(4):45-48.
被引量:10
4
刘国胜.
玉米蠕孢类病菌生理分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16(3):99-103.
被引量:5
5
陈彦惠.
玉米改良单交种选育的研究——Ⅰ 玉米姊妹系间杂种优势与配合力[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27(2):127-133.
被引量:3
6
程伟东,周文亮,谭贤杰,覃兰秋.
中国玉米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49-53.
被引量:8
7
陈刚.
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生理小种2号的分布与防治[J]
.玉米科学,1993,1(1):65-66.
被引量:11
8
柯永培.
玉米姊妹交技术及其应用(综述)[J]
.玉米科学,1993,1(4):11-13.
9
谢俊良,陈秀敏,茜大彬.
抗玉米大斑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1995(1):30-32.
被引量:2
10
胡彦民,罗福和.
玉米改良单交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30(1):20-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3
1
高卫东,戴法超.
玉米大斑病研究的新进展[J]
.植物病理学报,1993,23(3):193-195.
被引量:51
2
赵书文,杨秀林,郭东.
玉米大斑病的流行原因与综合治理措施[J]
.中国植保导刊,2005,25(3):10-12.
被引量:22
3
石洁,王振营,何康来.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与原因分析[J]
.植物保护,2005,31(5):63-65.
被引量:98
4
柏光晓,任洪,兰仲模,王明春,沈建华,王天宇.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J]
.种子,2007,26(3):51-54.
被引量:14
5
郭厚文.
玉米大斑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62-62.
被引量:21
6
戴法超.
玉米病害与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J]
.作物品种资源,1997(4):27-30.
被引量:9
7
段新芳.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研究及其在农林业中的应用[J]
.世界林业研究,1998,11(3):9-14.
被引量:45
8
王佩卿,王丽倩,全金英.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ASL)在农林业上的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4):1-6.
被引量:13
9
崔朝武,程金艳,崔丽.
夏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村科技,2011(17):29-29.
被引量:1
10
娄彦凤,丁俊杰.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种业导刊,2011(10):32-3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张齐凤,李永刚,刘博.
玉米大斑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5):83-87.
被引量:1
2
黄凯华.
东兰县鲜食玉米大斑病流行原因及绿色防控措施探析[J]
.南方农业,2021,15(10):52-54.
被引量:1
3
熊丽莉,吴俊荣,景月,毛勇刚,杨德荣.
特肥与农药配施对玉米大斑病和产量的影响[J]
.园艺与种苗,2021,41(6):63-66.
被引量:3
4
陈小丹.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村科技,2022(8):42-43.
被引量:8
5
张馨月,许培瑜,张春来,谢咸生,李敏,张付云.
葡甘露寡糖对玉米的诱抗促生作用研究[J]
.农产品加工,2023(24):9-13.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熊丽莉,吴俊荣,景月,毛勇刚,杨德荣.
特肥与农药配施对玉米大斑病和产量的影响[J]
.园艺与种苗,2021,41(6):63-66.
被引量:3
2
谢亮,廖晨,王磊,张春仙,范蓉蓉,李骁,普正仙,任圆,杨德荣.
石屏小葱灰霉病防治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22,42(6):84-89.
3
范蓉蓉,廖晨,于冬冬,庞泽铭,曲龙祥,谢亮,杨德荣.
温室大棚生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
.肥料与健康,2022,49(3):20-26.
被引量:2
4
刘东平,胡艳梅.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
.当代畜牧,2022(6):40-42.
5
祁鹤兴,王海春,芦光新,李宗仁,田丰,贺晨邦,徐成体,邹海涛,雷生妍,李红芳,唐海鹏.
青贮玉米蠕形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J]
.草地学报,2023,31(1):40-49.
被引量:4
6
曹生琴.
榆林市榆阳区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析[J]
.南方农业,2022,16(20):37-39.
被引量:4
7
马丽娅,谢飞,程琳,王振涛.
河北廊坊市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31-32.
被引量:1
8
侯林.
玉米主要真菌病害发生和防治[J]
.种子科技,2023,41(24):100-102.
9
夏建荣.
玉米茎腐病与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
.现代化农业,2024(2):8-10.
被引量:1
10
王金苹.
玉米大斑病发生与防治[J]
.农机市场,2024(4):90-92.
被引量:1
1
王伟英,邹晖,林江波,戴艺民.
香蕉抗寒技术研究进展[J]
.东南园艺,2018,6(6):61-66.
被引量:3
2
王琛烨,孔丽敏,杨玉燕,陈小芳.
温州农村及城市鼻咽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34(6):737-740.
被引量:4
3
陈颖越.
青年哮喘患者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依从性调查及发病影响因素[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6):101-104.
被引量:2
4
张敏,刘禹江,陈晓霞.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影响因素分析[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4(2):213-217.
被引量:8
5
王叶利,唐文思,王华芳.
胡杨DREB2A和WRKY19基因启动子逆境响应元件及其功能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2):428-436.
被引量:1
6
胡海珍,汪品三,常海滨,梅凯华.
从2011—2018年区试结果看湖北省油菜新品种发展趋势[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3):19-21.
被引量:1
7
卞京京,耿德勤,陆召军,高修银,赵利珍,周云题.
醒后与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J]
.安徽医药,2019,23(2):273-276.
被引量:7
8
袁志林,潘雪玉,靳微.
林木共生菌系统及其作用机制——以杨树为例[J]
.生态学报,2019,39(1):381-397.
被引量:23
9
王梓睿,李亚维.
上海长宁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情况、知信行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27(2):99-102.
被引量:9
10
刘树森,马红霞,郭宁,石洁,张海剑,孙华,金戈.
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茎腐病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262-272.
被引量:23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