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5,共2页
Enterprise Economy
同被引文献21
1 孙瑞英.从定性、定量到内容分析法——图书、情报领域研究方法探讨[J] .现代情报,2005,25(1):2-6. 被引量:64
2 赵筱媛,靖继鹏.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J] .情报学报,2005,24(4):467-472. 被引量:19
3 李湛,金煜纯.信息经济效益的一种定量评价模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29(4):130-135. 被引量:1
4 乌家培.信息资源与信息经济学[J]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2):17-20. 被引量:20
5 赵春.并发用户数:一个评价和使用数据库的重要参量——兼对当前数据库评价研究的综述[J] .图书馆论坛,2007,27(1):74-77. 被引量:6
6 刘姝丽,韩中庚,宋留勇,周书清.信息价值的综合评价模型[J]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7,8(1):118-120. 被引量:12
7 孙伟平.论价值评价的主体性与客观性[J].求索,2000,(6):53-57. 被引量:7
8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CNNIC,2006. 被引量:6
9 Xucsong Wang, Guangzheng Peng, Ynhu Cheng. Fuzzy Synthetic E- valuation of Economic Benefit of Enterprise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J ]. Proceedings 2003 IEEE Intern atlonal Symposium on Computalional Intelligence i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July 16- 20,2003, Kobe, Japan. 被引量:1
10 Tamiko Matsumura. Venturing into a New Area--Database Evaluation. Special Article for 200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
1 白兰君,姜子昂,何润民,何春蕾.信息经济效益冰山理论与应用实例[J] .天然气工业,2004,24(11):160-163.
2 蔡青,芦昆,王靖元.网络数据库服务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情报杂志,2008,27(2):40-42. 被引量:2
3 陈兰杰,刘旭青.信息资源价值评价的原则与思路[J] .图书馆,2015(9):80-8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7
1 李友良.地方高校图书馆自建专题数据库评价指标探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3):47-49. 被引量:4
2 李诗苗,王一华.我国数据库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图书馆学研究,2013(16):2-9. 被引量:4
3 罗贤春,姚明.政务信息资源价值测度视角及路径[J] .图书情报知识,2016,33(4):18-26. 被引量:5
4 蔡翠盟,杨景荣.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1):54-58.
5 徐漪,沈建峰.网络空间的治理及其演化方向[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1):8-10.
6 陈良.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及实现路径[J] .河北科技图苑,2018,31(4):74-77. 被引量:1
7 叶光辉,祁宁杰,唐明月,徐彤.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生产—出版—消费”价值链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45(3):110-117. 被引量:1
1 仇红梅.析作业管理[J] .山西财税,2002(4):19-19.
2 刘明辉,王扬.审计师特征、审计质量与审计师运营效率研究[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7(5):20-33. 被引量:24
3 陈鲁林.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计量与评价[J] .现代商业,2009(21):263-264.
4 林建升.企业人力资源的计量与评价[J] .企业经济,1999,18(4):36-37. 被引量:1
5 甘卫平.智力资本计量与评价方法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27-30. 被引量:9
6 杨兆.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J] .现代营销(下),2011(12):92-93. 被引量:1
7 彭海宁.人力资源会计的若干思考[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22):46-46.
8 企业实力=硬资源×软资源[J] .光源与照明,1999(2).
9 李广文.企业经营管理必须走出三个误区[J] .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1(2):4-7.
10 曲云翚.经济增加值的应用功能综述[J] .西部财会,2006(2):3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