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林副特产》
2001年第3期18-18,共1页
Fo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96
-
1陶明,冯静,刘洪.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苦荞麦制品中的微量元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6):1163-1165. 被引量:4
-
2胡坚强,夏有根,梅艳,王学勤.古树名木研究概述[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151-154. 被引量:122
-
3吴会乐.香樟育苗造林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4(6):27-28. 被引量:6
-
4任伊森,王官国,张志恒.黄圆蹄盾蚧的生物学及防治策略[J].中国柑桔,1994,23(4):31-32. 被引量:5
-
5孙凌峰,周传军,彭春耘.樟树枝叶精油的提取和分析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9(4):347-351. 被引量:11
-
6韩国新,蒋春英.大树移植技术[J].新农业,2005(8):49-49. 被引量:2
-
7陈寿仁.樟科药用植物药理研究及开发[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3(2):13-15. 被引量:17
-
8岳建国.城市绿化大树移植技术初探[J].山西林业科技,2005,34(3):40-42. 被引量:7
-
9葛建明,张伟,管丽琴,顾振芳,宋方舟,王焱,潘士华,纽慧娟.香樟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植物源农药的筛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4):401-405. 被引量:12
-
10夏义忠.大规格香樟移植及管护技术措施[J].国土绿化,2005(12):38-3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6
-
1葛建明,张伟,管丽琴,顾振芳,宋方舟,王焱,潘士华,纽慧娟.香樟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植物源农药的筛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4):401-405. 被引量:12
-
2时玉娟,陶玫,陈国华,王彩花.昆明地区黄圆蹄盾蚧在香樟上的危害特点及空间分布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4):624-626. 被引量:4
-
3刘玉红,赵鹏华,王义华.香樟栽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67-168. 被引量:7
-
4林秀婷.芳香樟优树筛选及扦插试验[J].林业勘察设计,2010,30(1):97-100. 被引量:4
-
5刘运新.香樟树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99-200. 被引量:13
-
6张品英.天竺桂园林绿化苗木培育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2,28(3):121-122. 被引量:6
-
7郑敏燕,杨振,魏永生,刘鹏,杨杰.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香樟籽挥发性成分[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2,48(4):452-455. 被引量:1
-
8陶明,罗茜.微波消解-FAAS测定香樟根中的铁锌铜锰[J].广州化工,2012,40(17):88-89.
-
9周小卿,周日巍.樟树栽培技术[J].科技资讯,2012,10(19):143-143.
-
10王火根.芳香樟种植与加工工艺技术要点[J].林业实用技术,2013(8):63-6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66
-
1洪高炉,周小山,喻爱林,李江.江西园林植物香樟主要病虫害防治地方标准初探[J].江西林业科技,2008,36(6):36-38. 被引量:4
-
2陈国华,时玉娟,陶玫.黄圆蹄盾蚧天敌种类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群动态[J].中国生物防治,2009(1):1-4.
-
3时玉娟,陶玫,陈国华.黄圆蹄盾蚧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动态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2):185-189. 被引量:1
-
4吕美琼.樟树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0(5):48-49. 被引量:7
-
5王明生,吴小芹,王焱,马凤林,叶建仁.上海市樟树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害特征[J].中国森林病虫,2011,30(2):24-28. 被引量:14
-
6杨应龙.香樟树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213-213. 被引量:15
-
7张旻桓,张汉卿,刘二冬.樟树北移耐寒性与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1(13):94-97. 被引量:12
-
8沈传益.香樟的特征特性及其大树移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239-239. 被引量:3
-
9林声庆.樟树一年生幼苗遗传变异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24-25. 被引量:4
-
10李博文,董蕾,叶万辉,黄忠良,沈勇,孔波.粤北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三种林木在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后的恢复[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6):1009-1015. 被引量:1
-
1李明超,朱晓平,银代贵.铜梁县城市行道树种选择与配置[J].中国西部科技,2008,7(21):42-42. 被引量:7
-
2李冬梅,郭建光,赵爱华.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存在问题及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04,28(3):53-56. 被引量:13
-
3符瑞侃,云青柳.海南省城市行道树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海南农业科技,2005(3):8-10. 被引量:1
-
4张涛,段大娟,李炳发.河北省城市行道树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0,16(2):76-78. 被引量:32
-
5熊德明,徐靖.泸州市城市行道树种选择探讨[J].泸州科技,2000(2):7-9.
-
6王志强.石莲花属品种栽培与欣赏[J].花卉,2015,0(11):31-33.
-
7曾凡奎,郭中玉.宝鸡市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J].北方蚕业,1991,0(3):38-41.
-
8马东波.浅谈氨化秸杆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牛业科学,1989(4):64-65.
-
9顾秦麒.芦荟点亮了我的生活[J].中国花卉盆景,2015,0(2):25-25.
-
10谢力文.红楠无性繁殖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5(9):46-47.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