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效应的红外热像研究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李平
关卫
王舒
杜元灏
陈冰
李金波
王芳
诸凯
张占军
刘建
机构地区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天津中医》
2002年第1期80-80,共1页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2001年10月28日通过专家鉴定
成果登记号 :津20010946
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
关键词
捻转补泻手法
针刺效应
红外热像
研究
分类号
R245.32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9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219
1
丁宇,李焱.
《内经》五刺法临床应用及其延伸[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6):900-902.
被引量:12
2
张栋,高惠合,魏正岫,温宝珠.
面部经络现象的红外热像图分析与显示[J]
.自然杂志,1992,15(7):558-558.
被引量:1
3
张栋,高惠合,温宝珠,寿小云.
人体正常红外面部图像和温度分布[J]
.自然杂志,1992,15(5):398-399.
被引量:5
4
邹移海,何智明,汤建华,钟廷机,曾一玲.
捻转补泻手法对大鼠小肠系膜透明窗肥大细胞的影响[J]
.广东解剖学通报,1993,15(2):107-111.
被引量:5
5
严洁,阳仁达,易受乡,常小荣,林亚平.
从针刺不同经穴对家兔胃黏膜保护作用探讨多经司控同一脏腑的规律[J]
.中国针灸,2004,24(8):579-582.
被引量:39
6
睢明河,周宇姝,马文珠,马惠芳,王朝阳,于天源.
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大鼠红细胞计数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04,29(3):213-216.
被引量:28
7
黄晓卿,陈凌,姚志芳,胡翔龙.
针刺预处理与针刺效应的关系[J]
.中国针灸,2004,24(10):713-716.
被引量:7
8
张金喜,林翠茹.
针刺补泻手法与针刺补泻效应的关系[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52-953.
被引量:5
9
曹利民.
浅谈针剌补泻手法[J]
.江苏中医,1993,14(8):27-28.
被引量:1
10
张栋,马惠敏,付卫星,王淑友,李林,叶翠飞,陈丁生.
电针对大脑皮层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及不同温度区上的比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2):49-5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4
1
张金喜,林翠茹.
针刺补泻手法与针刺补泻效应的关系[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52-953.
被引量:5
2
魏鹏绪,辛随成.
经络和穴位的皮肤温度测量[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61-63.
被引量:15
3
黄银兰,刁灿阳,严苏纯,孟玉凤.
经穴效应关键影响因素现代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50-51.
被引量:1
4
覃蔚岚,秦谊,符永鋆,曾贵刚,刘清国.
针刺捻转补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针灸,2008,28(9):703-706.
被引量:10
5
王丽,王朝阳,支建梅,井明鑫,卢俊,刘清国.
捻转补泻手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颈交感神经放电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2):142-144.
被引量:16
6
李道信,李子孺,刘汉平,刘颂豪.
艾灸足三里对人体上腹部红外热像的影响:随机对照交叉实验[J]
.激光生物学报,2010,19(2):152-157.
被引量:10
7
方镇洙.
应用DITI对中医经络学再认识[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357-359.
被引量:2
8
常晓波,樊小农,王舒,张亚男,孟智宏,石学敏.
补泻手法与针刺量的关系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8):2412-2415.
被引量:12
9
唐丽梅,王淑友,李顺月,张栋.
电针合谷对面部温度和迎香穴区经皮氧分压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9):1277-1280.
被引量:8
10
万义文,李庆兵,陈科汛,罗建,罗才贵.
罗才贵教授针刺治疗“筋痹”经验[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0(4):102-103.
二级引证文献
115
1
熊坚,林国栋,蒋晶,李享,韦淼,王姿雯,齐文川,梁繁荣.
红外技术在针灸领域应用现状和热点可视化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7):2479-2492.
被引量:3
2
Wenrui Jia,Yue Zhang,Minghe Sui,Jun Zheng,Qiying Guo,Qisheng Sun,Qiulei Guo,Zhi Ji,Zhaoyang Wang,Qingguo Liu.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the genetic expression of myocardial endothelin-1 and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in rats with stress-induced prehypertension[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2017,4(1):82-91.
被引量:5
3
陈杰,苗广宇,牛松青,王伟,李溪,彭东.
手穴压豆法的应用[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0,31(4):234-236.
4
韩继霞,毕思文.
数字人体信息获取技术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90-93.
被引量:4
5
贾桂林,吕少文,韩世发.
颈椎病治疗前后的红外热像分析[J]
.激光与红外,2006,36(2):122-124.
被引量:13
6
吕少文,李红,贾桂林,王英慧,何文彤.
临床诊断SARS病例红外热成像的定位定量研究[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6,11(2):80-84.
被引量:3
7
丁轶文,丁光宏.
红外辐射光谱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J]
.针刺研究,2006,31(4):252-255.
被引量:15
8
邓海平,沈雪勇,丁光宏.
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
.中医杂志,2007,48(1):47-49.
被引量:24
9
朱明,李宇航,林亭秀,岳正荣,靖殿民,葛芳.
关于中药寒热药性试验的红外成像观测[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7,12(1):53-58.
被引量:35
10
邓海平,沈雪勇,丁光宏,张海蒙,赵玲,应荐.
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的相对特异性[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494-495.
被引量:18
1
张栋.
红外热像方法在针灸和经络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9):551-554.
被引量:6
2
侍小丽,吴克勤.
开阖捻转补泻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09,29(S1):9-10.
被引量:2
3
顾旭东.
中风恢复期运用迎随捻转补泻针法的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1992,27(4):176-177.
被引量:3
4
丁奇峰,严兴科,于海英,郑魁山.
温通针法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自由基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3,23(5):295-297.
被引量:11
5
赵耀东,韩豆瑛,刘强,赵中亭,元永金,薛研.
“温通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16,36(9):919-922.
被引量:29
6
李平,关卫,王芳,陈冰,诸凯.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J]
.天津中医,2002,19(4):51-53.
被引量:13
7
朱英,张敏,纪青山.
平补平泻针法小议[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717-717.
被引量:6
8
贾红玲.
龙虎交战与平补平泻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比较[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218-219.
被引量:6
9
刘立公,施征,顾杰,黄琴峰,吴焕淦.
疟证的古代艾灸治疗特点分析[J]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40-142.
被引量:4
10
张永臣.
龙虎交战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IgG、IgM和补体C_3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1):4-5.
被引量:13
天津中医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