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依照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仿生学进行了探讨。
出处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6,共2页
二级参考文献2
-
1马世骏,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1987年 被引量:1
-
2马世骏,生态学报,1984年,4卷,1期,1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420
-
1姜云,吴立新.中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矿业,2003,12(3):23-25. 被引量:28
-
2童昌华,马秋燕,魏昌华.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6):98-101. 被引量:5
-
3董德明,包国章.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1,8(S1):32-35. 被引量:29
-
4徐斌,翟祖桥,沈建明,冯长斌.大丰市生态示范区建设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z1):34-36.
-
5李利锋,郑度.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拉萨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4,23(4):551-560. 被引量:23
-
6沈刚,严力蛟.生态规划在浙江杭州武强溪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4):492-498. 被引量:5
-
7王如松,叶亚平.人·水与生态[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48(2):24-30. 被引量:8
-
8朱兴平,曹荣林.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衢州市为例[J].四川环境,2004,23(4):24-27. 被引量:3
-
9李爱军,朱翔,赵碧云,段昌群,杨良.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04,20(4):35-38. 被引量:21
-
10汪敏,颜京松,吴琼,王如松,徐晓波.生态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120-12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25
-
1卢明华,李国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63-69. 被引量:108
-
2安立峰,曹磊.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系统研究[J].经济论坛,2004(18):137-137. 被引量:3
-
3卢明华,李国平,杨小兵.从产业链角度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4(4):18-22. 被引量:54
-
4戴伟辉,戴勇.网络游戏生态链研究[J].软科学,2005,19(1):11-14. 被引量:20
-
5史瑶瑶.从产业生态系统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4):85-88. 被引量:2
-
6[1]Hu Junling,Wellman Michael P.Learning about Other Agents in A Dynamic Multi-Agent System.Cognitive Systems Research[J].2001,2(1):67~79. 被引量:1
-
7[美]迈克尔·波特著 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被引量:138
-
8Hu Junling,Wellman Michael P.Learning about Other Agents in A Dynamic Multi-Agent System[J].Cognitive Systems Research,2001,2(1):67-79. 被引量:1
-
9陈来.创新与发展: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被引量:1
-
10石计生.全球化士林的产业生态空间位移:地理咨询系统的研究取向[J].东吴社会学报,2004,16:99-14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
1周春花,李凡.高技术产业聚群的特性与发展战略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4,24(3):42-43.
-
2贺轩,员智凯.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及其评价指标[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2):83-86. 被引量:11
-
3叶楠,戴伟辉,孙涛.论网络生态学在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6,29(6):154-157.
-
4叶楠,戴伟辉,孙涛.论网络生态学在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管理科学,2006,28(4):65-67.
-
5钟凯文,刘旭拢.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测绘科学,2012,37(5):154-156. 被引量:1
-
6夏训峰,吴文良,王静慧.用生态系统理论浅析农业科技园区生态系统的发展[J].科技导报,2003,21(9):53-5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刘贵富.产业链的基本内涵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8):92-96. 被引量:74
-
2李国平,杨洋.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西安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8):53-54. 被引量:2
-
3李国平,杨洋.西安能源化工产业聚集区发展构想:区位选择和产业链定位[J].中国科技论坛,2008(8):58-62. 被引量:1
-
4王光龙.区域产业价值链与成都三圈一体战略推进[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23(4):16-19. 被引量:1
-
5庄卫东,林金秀,陈明贤,郑金水,庄明川.海峡西岸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实践与对策——以泉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13(5):56-60. 被引量:2
-
6张纪海,任帆,张显龙.中国应急物资产业链的风险来源及防范策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92-96. 被引量:5
-
7关永娟,罗晓光,郑小丽.制造业价值链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价值工程,2014,33(30):28-29.
-
8凌守兴.智慧旅游产业价值链分析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5,34(1):118-122. 被引量:9
-
9关永娟,张乐.旅游产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0(14):143-144. 被引量:1
-
10彭红军,周梅华,马静丽.基于供给侧视角的煤电铝产业链结构优化模型及应用[J].中国矿业,2017,26(1):29-33. 被引量:3
-
1姜波.人与自然——我们从动物身上学到什么[J].中学生百科(高中语数外),2009(1):18-19.
-
2潘妙.仿生形象在首饰中的应用[J].中国宝石,2005,14(2):58-59.
-
3朱天阳,周俊良,姚敏.浅谈仿生学在军事发展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08(12):133-133. 被引量:5
-
4李惠军.以仿生学促进技术创新的思路分析[J].企业活力,2008(4):23-23.
-
5刘吉鹏.生态企业资本运作初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23-25.
-
6石培华.天堂与地狱——知识经济时代的负面效应(上)[J].百科知识,1998(10):45-46.
-
7赵金才.由航天技术的发展认识仿生科学的价值[J].中国科学基金,2006,20(2):90-93. 被引量:1
-
8张延亮.教育仿生:教育研究新视角[J].教育情报参考,2009(9):4-4.
-
9李晓芳,卢漫.产品设计中的人情关怀[J].市场周刊,2010,23(11):104-105.
-
10石芝玲,和金生.基于知识发酵理论的技术创新过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1):352-354. 被引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