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生态农业》
2001年第1期107-111,共5页
Contemporary Eco-Agri Culture
同被引文献33
1 孟春红,夏军.“土壤水库”储水量的研究[J] .节水灌溉,2004(4):8-10. 被引量:41
2 张树兰,LarsLovdahl,同延安.渭北旱塬不同田间管理措施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4):20-24. 被引量:61
3 王浩,杨贵羽,贾仰文,王建华.土壤水资源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J] .水利学报,2006,37(4):389-394. 被引量:44
4 侯宪东,汪志荣,张建丰.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研究综述[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17(4):41-45. 被引量:13
5 刘昌明.水量转换[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22-243. 被引量:5
6 Zhu Z L, Chen D L.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in China-Contributions to food production,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b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J].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 ecosystems, 2002,63 : 117--127. 被引量:1
7 Cheshire M V, Bedrock C N, Williams B L, et al. The immobilization of nitrogen by straw decomposition in soil[J]. Eur. J. Soil Sci., 1999,50:320--341. 被引量:1
8 高亚军.旱地不同栽培制度下的氮素管理.李生秀等.国旱地土壤植物氮素[].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69-821. 被引量:1
9 汪群 张阳 丁睿.面向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战略使命和目标探讨[J].海河水利,2001,(6). 被引量:2
10 Lvovich M I. Soil trend in hydrology[J]. Hydrological Sciences Bulletin, 1980,25 (1) : 33-4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
1 邬春龙,穆兴民,高鹏.土壤水资源研究进展及评述[J]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3):255-257. 被引量:3
2 张月霞,杨君林,刘炜,李龙,高亚军,肖玲玲,毛宁,田莲桂.秸秆覆盖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冬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2):189-193.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5
1 姚健,王丁,张显松,薛建辉.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5):7-11. 被引量:33
2 李婧,李占斌,李鹏,陈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9,16(5):153-156. 被引量:9
3 宋建国,刘伟,梁爱萍,贾敬华,曾文.秸秆和DCD对不同施用期尿素土壤行为的影响Ⅲ:硝态氮的淋失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19-6420.
4 王晖,杨伟球.稻麦轮作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残留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80-280.
5 张宏,周建斌,刘瑞,张鹏,郑险峰,李生秀.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对半旱地冬小麦/夏玉米氮素累积、分配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1):1-8. 被引量:38
6 刘青林,张恩和,王琦,王田涛,刘朝巍,尹辉,俞华林.灌溉与施氮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氮素吸收和氮肥损失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1,25(4):104-109. 被引量:5
7 沈海军,祝飞华,顾炽明,郑险峰,张向茹,李有兵,刘淼.关中灌区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2,21(8):72-76. 被引量:8
8 叶彦辉,韩艳英,赵垦田,张昆林,刘莉丽.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2):64-72. 被引量:6
9 高富,和荣华,刘德团,刘维暐,陈智发,吴之坤,黄华,陈小灵,许琨.玉龙雪山南段主要森林群落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13,42(4):87-90. 被引量:7
10 韩芬,任烨,王安民,何艳,张俊明.甘肃泾川中沟流域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关系[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31-33. 被引量:3
1 黄韵珠.世界的土壤资源[J] .自然资源译丛,1991(1):33-38.
2 黄仁术.野大豆的资源价值及其栽培技术[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9):771-772. 被引量:14
3 龙澍普,赵久顺,于荣.宁夏苦豆子的价值与资源利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0(4):127-128. 被引量:4
4 冯敏玉,段志萍,黄菲.2013年南昌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2015,21(3):128-130. 被引量:3
5 刘树朋,刘艳岩,王永柱,高丽杰,徐敏.对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利用的建议[J] .辽宁农业科学,2005(3):43-44. 被引量:7
6 李连旺,闫冬佳.我国文冠果资源及可开发利用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02-103. 被引量:2
7 姚振纯.Soja亚属内的半野生大豆及其资源价值[J] .作物品种资源,1997(2):13-15. 被引量:11
8 李智海,宁德富,孔丽琼,李俊俊,吴志红.小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 .云南农业,2015(12):44-46. 被引量:3
9 于荣.宁夏甘草资源价值及利用[J] .青海农林科技,2010(3):79-81. 被引量:3
10 王激清,张宝英,刘社平,刘晓静.我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8):126-128. 被引量: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