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研究环境恶化的10个方面——我国基础研究的环境研究之一
被引量:7
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6-19,41,共5页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83
-
1张媛媛.践行与弘扬科学家精神 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8):40-48. 被引量:3
-
2王小平,高亮华.大学技术转移的衍生企业模式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8(S1):34-37. 被引量:31
-
3关士续.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角色定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1-9. 被引量:10
-
4龚玉环,王大洲.关于大学技术转移的一个解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2):96-98. 被引量:8
-
5郝远.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制度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8):42-46. 被引量:5
-
6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8-79. 被引量:17
-
7彼得K康纳利斯.2002—200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34-541. 被引量:1
-
8阎慧红.《Science》载文、作者和引文的统计分析[J].情报科学,2003,21(6):599-602. 被引量:1
-
9VANNEVAR BUSH.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R]. Washington, C.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45 (reprinted 1990). 18. 被引量:1
-
10Polanyi, M. 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7
-
1宋建元,葛朝阳,陈劲.我国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5(1):3-7. 被引量:14
-
2龚玉环,王大洲.关于大学技术转移的一个解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2):96-98. 被引量:8
-
3龚玉环.从大学衍生企业看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冲突及其化解[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2):215-217. 被引量:2
-
4龚玉环,王大洲.在学术与商业之间——中美大学案例比较与启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3):36-42. 被引量:7
-
5潘丽,俞建伟.高职院校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模式的探讨——建立产学研结合良性机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7,18(2):76-77. 被引量:5
-
6吴杨,张海峰,何海燕.大学基础研究创新文化环境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对40多位专家学者的访谈和6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教育研究,2013,34(8):30-36. 被引量:4
-
7荣俊美,陈强.基础研究“两头在外”如何破局?[J].中国科技论坛,2021(11):21-30.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55
-
1金旭栋,封婷,周玲.高职院校技术转移问题及对策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3):123-126.
-
2靳萍.科普创新模式探索——中国高校科协理论与实践[J].科普研究,2007,2(1):6-9. 被引量:11
-
3李应博,何建坤,吕春燕.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中的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J].科学学研究,2006,24(S1):142-147. 被引量:2
-
4郑琳琳,戴顺治,卢忠鸣,陈雅兰.原始性创新人才人格特质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5):758-766. 被引量:21
-
5王瑞元,周越.体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体育科学研究中R&D模式:现状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41-1445. 被引量:9
-
6龚玉环.从大学衍生企业看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冲突及其化解[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2):215-217. 被引量:2
-
7李应博,吕春燕,何建坤.基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下的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模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1):63-71. 被引量:15
-
8刘彦.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发展与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7(3):99-104. 被引量:31
-
9李应博,周立,何建坤.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战略作用[J].中国软科学,2007(4):134-139. 被引量:14
-
10龚玉环,王大洲.在学术与商业之间——中美大学案例比较与启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3):36-42. 被引量:7
-
1林文照.2O世纪前半期中国科学研究体制化的社会因素[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4,13(2):97-105. 被引量:9
-
2第12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京颁发[J].环球科学,2016,0(2):19-19.
-
3鞠强.中国科学研究未来可期[J].科技导报,2014,32(11):7-7.
-
4参评2008年度十大公关人物谢安庆[J].公关世界,2009(1).
-
5陈俊旺.李德仁:中国博士论文深度不如欧洲广度不如美国[J].科学新闻,2007(21):3-3.
-
6旭东.为什么中国人近期与诺贝尔奖无缘[J].科学新闻,2002,0(20):9-11. 被引量:1
-
7王红蕾.从诺贝尔奖反思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3,18(3):61-64. 被引量:1
-
8夏德清.为什么私立大学诺贝尔奖多[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2,0(3):112-112.
-
9刘筱敏.以中国科学研究发展为基础的期刊信息国际化服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Thomson科技信息集团战略合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1):166-166. 被引量:2
-
10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揭晓 著名数学家林群院士获选[J].高等数学研究,2017,20(2):4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