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合作的思路
被引量:4
Way for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Hongkong and Zhujiang delta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0-12,共3页
Special Zone Economy
同被引文献30
-
1马常娥.韩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启迪[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2):18-22. 被引量:13
-
2张京祥.试论中国城镇群体发展地区区域/城市管治[J].城市问题,1999(5):44-47. 被引量:23
-
3关红玲.“九七”后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合作问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4(4):33-38. 被引量:1
-
4龙隆,李津逵.制造业在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选择[J].开放导报,1997(7):15-19. 被引量:2
-
5张志铮.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4(2):10-15. 被引量:2
-
6郑天祥,赵大英.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基础设施的协调[J].地理学报,1997,52(S1):80-87. 被引量:5
-
7路仁.董建华吁港粤澳共造大珠三角 三城打破藩篱 协同方能成事[J].企业技术开发,2003,21(2):86-93. 被引量:1
-
8陈万灵.珠港澳港口布局的战略构想[J].港口装卸,1996(2):29-34. 被引量:2
-
9蔡人群.关于组建珠港澳经济区的初步构想[J].热带地理,1997,17(2):101-107. 被引量:1
-
10余国扬.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工业合作研究[J].热带地理,1997,17(2):108-11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4
-
1林耿,胡敏,普军.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协调策略[J].中国发展,2004,4(3):17-22.
-
2吴云端.粤港经济合作模式探讨[J].肇庆学院学报,2005,26(3):43-46. 被引量:1
-
3林耿,许学强.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5):677-681. 被引量:36
-
4吴云端.粤港经济合作的历史、现状及前景[J].肇庆学院学报,2003,24(3):60-62.
二级引证文献37
-
1李智山.基于CiteSpace方法的珠三角地区研究热点演化分析[J].《规划师》论丛,2021(1):617-633.
-
2侯建荣,陈洁,黄丹.基于合作博弈的都市圈经济系统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559-562. 被引量:1
-
3吴唯佳.中国特大城市地区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2(3):84-103. 被引量:11
-
4徐瑛,杨开忠,沈体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集聚经济转型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7):1-7.
-
5本期聚焦:珠三角区域规划[J].现代城市研究,2009,24(4):17-20.
-
6规划[J].现代城市研究,2009,24(11):4-5.
-
7胡赛阳,李杰,王幼松.广州市建筑业在珠三角城市群的角色分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93-96.
-
8周立群,夏良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J].江海学刊,2010(4):81-87. 被引量:71
-
9曾小平.基于地区差距指标体系的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分析[J].开封大学学报,2010,24(2):5-9. 被引量:3
-
10李红,丁嵩,朱明敏.多中心跨境合作视角下粤港澳湾区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1,30(8):3-9. 被引量:19
-
1王光伟.香港发展经验的借鉴与天津面临的机遇[J].环渤海经济瞭望,1998,12(1):48-51.
-
2张望.科技进步与香港制造业[J].世界经济研究,1994(1):53-54.
-
3刘翔龙,杨晓平.香港回归对中国内地经济有何影响[J].今日中国,1997,0(7):18-21.
-
4谭刚.香港竞争力:国际比较与分析[J].特区实践与理论,1998(11):49-53.
-
5金碚.香港将在中国经济中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J].神州学人,1997,0(7):8-8.
-
6罗祥喜.1996—1997年香港经济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界,1997,0(3):7-10.
-
7梁优彩,李树标,魏怡华,陶丽萍.香港回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新湘评论,1995,0(5):14-15.
-
8周葆华.香港回归后经济发展态势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1997,17(3):52-54.
-
9香港与内地产业合作概论[J].经济研究参考,1999(79):11-20.
-
10于丽萍,盛云霞.黑龙江省吸引利用港资的优势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8(3):33-37.
;